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每晚一卷书(JYXZ89896)——每天读一点好书,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每晚一卷书”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停止内耗,知行合一。

作者:洞见·姜榆木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

无论是历史、人文、国际关系,还是经济学、心理学、金融学,他们都有所涉猎;

任何话题都能侃侃而谈,还能总结出让大家频频点头的结论;

各行各业也是无所不通,张口就是未来3到5年的发展趋势。

这些人的知识储备,似乎总比身边人高出一大截,可了解之后,却发现他们乏善可陈。

满脑子都是“知识”,口袋却空空如也。

那些嘴上“什么都知道”的人,其实只是掉进了“高认知陷阱”的穷人。

高认知的穷人,往往有以下几种类型。

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1

内耗型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一群人在沙漠中迷路后,经过长途跋涉,终于看到一处绿洲。

可当人们凑近看时,发现是海市蜃楼。

同样情景发生两次后,所有人开始纠结:是否需要奔赴下一个绿洲。

只有一位轻度弱智患者,但凡看到绿洲就会兴奋地冲上前去。

人们嘲笑他连海市蜃楼都不知道,白白浪费力气。

最终,轻度弱智患者穿越许多个蜃楼后,成功抵达真实的绿洲。

自认比他聪明的人们,则在反复纠结中丧失前行的勇气,永远被留在沙漠之中。

罗振宇在《罗辑思维》中提到:
相比未知的东西,已知的东西更容易消耗我们,因为那会让我们犹豫不决,进而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通向罗马的是脚下的道路,而非听过的道理。

一个人总是思前想后,即使“认知”再高,最终也是一无所获。

1821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带领学生菲涅尔,通过偏振实验证明光是横波。

阿拉果在光学领域深耕多年,看过大量学术专著,知道学界主流是将光视为粒子。

他担心自己的成果太具颠覆性,万一存在纰漏,他将永远被科学界摒弃。

反倒是菲涅尔因为不了解学术圈内部的博弈,一心只想公开结果。

阿拉果重复做了几次实验,在确认结果没有出错后,仍然每天失眠。

即使最终同意菲涅尔发表论文,他还是在论文提交的前一天,要求撤掉自己的名字。

半个月后,“光是横波而非粒子”的结论轰动学术界,更成为现代光学的基石。

菲涅尔一夜成名,而阿拉果作为他的老师,却在懊悔中度过余生。

在这世上,太多过得不如意的人并非认知不足。

而是知道得多,顾虑也多,不等生活出手,自己便已疲惫不堪。

认知,可以是向上的阶梯,也可以是自缚的枷锁。

停止精神内耗,才能站在认知之上,看见更辽远的世界。

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2

拖延型

我刚毕业那会儿,在一家老牌车企上班。

同年入职的小龚时常提醒我:

“传统燃油车的份额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少,如果想保持竞争力,要么积累新能源相关的技能,要么发展一门副业。”

过去几年,我不断培养写作能力,终于在车企大规模裁员前,转行到新媒体领域。

前两天偶遇小龚,我一边感谢他当年的建议,一边忍不住好奇:

他对行业前景的预判这么精准,现在肯定也有不错的发展。

谁知不问还好,一问才知道他还在原来的公司原地踏步。

虽然没被裁掉,却遭遇降薪,每个月还要为房贷头疼。

仔细想想,小龚正是“高认知穷人”的缩影:睡前设想各种可行的路,一觉醒来仍在走老路。

认知也许能帮我们看清方向,但要实现目标,靠的是行动力。

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一生出版70余本专著,累计字数超千万,涉及数学、生物学、哲学等数十个领域。

当被问及如何做到如此高产时,他只回答了简短的一句话:“绝不拖延。”

56年的学术生涯中,柳比歇夫坚持一个原则:想到做什么,就立刻按下怀表计时的按钮。

嘀嗒转动的秒针,给他一种时间拼命流逝的紧迫感。

柳比歇夫在这种紧迫感的驱使下,不管事情结果如何,总是先将想法付诸行动。

而他最终也用丰硕的成果告诉世人:很多事先认为难以克服的困难,只要行动起来,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作家李尚龙说:对一件事有基本的了解后就去做,别去等待所谓的完美时间,因为你永远等不到这样的时机。

很多事情,越拖只会越难,做了才有答案。

三流的认知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胜过一流的认知加三流的执行力。

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3

“知道分子”型

知乎网友@Feng曾在老家一家小饭店里吃饭。

老板听说他是海归硕士,立刻喊来自己的儿子。

老板儿子问了他好几道知识竞答节目里的题目。

由于涉及的专业十分冷门,网友坦言自己不知道答案。

他离开时,听到老板一个劲儿夸儿子聪明:“高材生不知道的知识,你一个小学生都知道。”

多年后,网友成为某家上市公司的高管。

某年回家过年,他发现老板仍开着那家小店,而他的儿子却只是店里的帮工。

王朔有句很深刻的话:

“有些人看似多知道一些事,但充其量只是‘知道分子’,永远成不了知识分子。”

碎片信息的简单堆砌,看似增长见识,却难以使我们精进。

一个人只有将认知内化为成长的基石,才能逾越“知道”和“做到”之间的鸿沟。

段永平曾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就没有完整读过一本书。

有位自称每年读书100本的网友对此评论:“不爱读书的企业家认知范围太狭窄,无论现在多么成功,注定走不长远。”

但和这位网友的预测截然相反,段永平后来不仅被《亚洲周刊》评为“杰出商业领袖”,更是跻身全球富豪榜。

段永平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平时工作中,他总是先明确自己在哪些领域有所欠缺,然后通过书籍、财报、演讲或行业交流会,有目的性地获取相关知识。

正因如此,段永平不追求博闻强识,却总能让学到的理论和方法,服务于正在进行的创业或投资。

这让我想起《认知突围》里的一句话:

“能让你人生突围的是认知,其余的都只是冗余信息。”

人人都能上网的时代,比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应该知道什么。

盲目获取信息,不会增加人生的高度,反而将自己困入认知的茧房。

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相反,当你筛选并内化对你有用的那部分信息,你才能更新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这时,你增加的每一点认知,最终都会变成脚下的台阶,将你送往更高的平台。

有人这样评价“高认知的穷人”

提高认知的意义,原本是让井底之蛙见识一下井口以外的世界。

但有些井底之蛙,用引力公式论证井口不可逾越,用风险模型告诫自己不要行动。

最后更是通过互联网结识其他井底之蛙,在反复交换信息后达成共识——世界确实只有井口那么大。

一味追求认知并不能改变世界,也不会改变个人的命运。

停止内耗,知行合一,专注自己,才能用所学所知成就人生。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 End –

作者:洞见·姜榆木,来源:洞见(ID: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8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晚君↓↓

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哦 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157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5月28日 16:46
下一篇 2024年5月28日 16:46

相关推荐

  • 为什么只有中国饮食没有像日本韩国那样被西化?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今天为大家推荐知乎的 1 个宝藏科普回答,一起看看今天的宝藏好文吧~ 为什么只有中国饮食没有像日本韩国那样被西化? | 答主:汪惟 讲点根子上的真东西。 东亚食物西化最核心的部分是主粮的西化,也就是米饭被面包代替。只有面包更高比例的作为主食,才能谈整体食物被西化。 首先我们从中国烘焙行业最大的头疼问题讲起: 我有次和我国头部烘焙企业交流,…

    2024年8月4日
    15800
  • 街机《街头霸王2》那些反人类的指令,单身三十年的手速才能完成

    九十年代初期,《街头霸王2》的出现让格斗游戏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每个角色都加入创新的技能和玩法。红人和白人延用了最具划时代意义的的升龙拳、波动拳和旋风腿;桑吉尔夫成为指令投的开山鼻祖;古烈被打造成蓄力代言人;而本田和春丽的百裂拥有最有效的连按磨血技能。 当时的格斗游戏并没有地位,因此《街头霸王2》打造的这些出招指令都是尝试性的。然而游戏的大火让这些技能成为了经…

    2024年10月9日
    2400
  • 搞了一年大模型,科大讯飞怎么样了?

    |GUIDE| ■ “超越GPT”的目标实现了吗? ■ “营收千亿”的目标还有多言? ■ 搞大模型这一年,科大讯飞怎么样? 作者|齐笑 编辑|嘉辛 搞了一年大模型,科大讯飞怎么样了? 近期,科大讯飞披露了2023年了财报,也交了搞大模型一年的成绩单。 从业绩上看,科大讯飞延续了2022年的增长乏力态势,2023年收入196.5亿元,同比增长4.41%,归母净…

    2024年5月6日
    27300
  • “最萌身高差”90后女老师站凳子训话学生,输身高但不输气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我是笑笑 之前有人说当老师的人会给人不同的感觉,甚至不敢直视老师们的眼睛,可能是平时教育学生养成了“职业病”。 在生活中老师的眼神也没有那么柔和,不怒自威这个词一下就具象化了。 主要是老师们自带气场,有时候感觉老师身材瘦小,看起来娇小可爱,实际上发起火来有巨大的能量,这种气场还真能震得住学生。 虽然不允许老师教育学生时过度体罚使用暴…

    2024年4月22日
    17.3K00
  • 打工人因为头像进群第一天就被踢了!头像未免太癫狂,领导:我服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我是笑笑 笑笑始终都觉得朋友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朋友说痛苦的时候就是有工作和没工作的时候,总的来说有没有工作都痛苦。 没工作的时候要考虑生计问题,觉得只要是活自己就能干,在这种情况下不会考虑特别多,甚至觉得要是给自己一份稳定的工作,以后一定会勤勤恳恳地工作。 而有工作的时候很快就能染上“班味儿”,直呼上班使人崩溃,感觉大家整个人的精…

    2024年6月22日
    202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xinenw@qq.com

邮箱B:xinenw@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23:30;周六周日10: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