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以卓
西安工业大学
——2024年度红网“青椒计划”系列作品
最近,很多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一种现象:一个孩子神神秘秘的,手里还拿着装着不知名液体的瓶子左藏右藏,好像在守护一件很重要的宝物。这就是最近风靡学校的“养臭水”。顾名思义,养臭水就是将各种液体混合在一起,然后静置多日,让其发酵变臭的行为,为了达到臭的效果,甚至有的人还会在里面加入各种昆虫的尸体等,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探索和实现。然而,面对这种略显“荒诞”的探索,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正确引导科学行为的重要性。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养臭水”是孩子探索世界未知事物的一种表现形式。曾几何时,我们在校园中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养“泡大珠”、养蚕并观察它破茧成蝶的样子。小时候,我们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是却乐在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我们爱玩的本性,但是更多的却是体验其中的过程,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来探索世界各种各样新奇的现象,这正是童年的一些独特之处。
“养臭水”是求知的体现,也是“无知”的体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孩子们在学校“养臭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求知欲,但是却在同龄人之间的攀比中变了形——为了让自己的水最臭,孩子们之间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通过添加各种化学原料来取得比赛的胜利,事情就在这样的发展中变了质,不少老师都深受其害“上课时一股臭味弥漫在教室”“好端端的瓶子突然胀爆,溅得满地都是,”相比于科学探索,“养臭水”更像是一个不稳定的生化炸弹。
一味地禁止解决不了问题,科学引导才是关键。好奇作为孩童时期一个最大的特点,不应该被“一刀切”。“养臭水”带来的困扰不言而喻,但我们更该知道这是孩子好奇和求知的一种外化形式,“养臭水”从不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选择。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身为孩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应该通过理性的教育让他们明白“养臭水”的危害,并且让他们学习相关的知识,用更好的方法来观察世界,这样既可以保留孩童的本性,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受益。
时光易逝,或许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养臭水”这种事情将很少再发生在他们的世界中。然而,当好奇和求知的欲望褪去,却发现这是为数不多自己主动去寻找科学的时刻。因此,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臭孩子”,一定不要一味地进行批判和指责,而要做一名合格的“引路人”,让求知、求真的品格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值班编辑 | 张瑜
投稿网址 | pltg.rednet.cn
官方网站 | hlj.rednet.cn
红网·红辣椒评论栏目,先后荣获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 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
红
辣
椒
评
论
hlj.rednet.cn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1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