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全
广西大学
——2024年度红网“青椒计划”系列作品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在三年前播出的一档演讲类节目中,来自衡水中学高三应届生张锡峰的一番话引发网友质疑。近日,在媒体的采访下,张锡锋首度回应当年往事,并讲述了自己如今生活的现状。他表示,自己当年的“拱白菜”言论,并不是指私人语境中的男女关系,是指自己想通过高考,去大城市争一争优质的资源,因为表述有些奇怪,所以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误解。
如果按照张锡锋的说法,他确实已经通过高考实现了自己当初“拱白菜”的梦想,高考674分,目前就读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的他,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同龄人,获得了极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但谈到如今自己的大学生活,张锡锋反复提到的词语是“不快乐”和“痛苦”。
有网友在评论里说,“即使他现在很痛苦,但是有了浙大计算机系的头衔,他也能在大城市立足,未来的收入也不会低”。这一点毋庸置疑。拼命地读书学习,让这个原本来自乡下的小孩,也有了在大城市立足的资本,这恰恰是“读书有用论”的有力证明。我们自小就把“读书改变命运”当成天经地义的信仰。当年张锡锋的“土猪拱白菜”,也不过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变种,只不过有些用力过猛,引发了人们的不适。必须要承认,读书确实赋予了寒门学子向上流动的空间,让乡下的孩子们也有机会在大城市立足,改变自己原本的命运。
但问题在于,教育的意义不止于此。教育,应该让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得到发展,而不是异化为竞争优质资源的工具。笔者认为,比起“去城里拱白菜”,教育更应该教会学生思考,思考什么才是“成功”,思考如何快乐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能力考进大城市争夺优质资源,难道这些学生的教育就一定是失败的吗?如果仅仅以“改变命运”“争夺资源”来定义“读书”和“教育”,很容易在功利权衡中陷入茫然和虚无。
作家刘瑜在给自己女儿的信中写道:“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只要出于恰当的理由,妈妈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情——在妈妈看来,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诚如此言,读书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个发展自己的过程,本身就拥有不依赖于其他目标、让人内心充实、不辜负时光的存在价值。把读书仅仅当成“改变人生”的赌注,未免会活得疲惫与痛苦。
张锡锋说,自己时常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痛苦。痛苦本来应该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现在的选择或许并不适合自己,该改变的时候应该寻求改变,而不是一路走到黑,但之前的“教育”总是教给学生鄙视痛苦,并且把“感到痛苦后改变”同“放弃”“失败”挂钩,因为如果接受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考高分,那么教育就会像是一场漫长的“百米冲刺”,学生们时常精神紧绷,害怕被同龄人落下,在这个担惊受怕的过程中,感到痛苦是常事。那么,这种教育就需要不停地给学生打鸡血,不停地发明褒义词来鼓励这种极其痛苦的、方向错了的坚持。即使是最后考出高分的学霸张锡锋,在回忆高中生活时也会坦言,“难道我们不是人吗?”,“谁愿意天天低着头写题背书”。即使他上了大学后悔选错了专业,也知道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是什么,但他依然决定“随大流”,和同学们“卷大厂”。可以说,教育给他留下的烙印延续至今,难以磨灭。
不必过于苛责张锡锋,正如他无奈地说道,“我也不想,可环境就是这样”。在唯分数论的大环境下,个人确实很难对抗,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发奋立志通过应试“跨越阶层”“谋求逆天改命”并不值得嘲讽,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依靠某种共同体的结构力量去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让教育不止于追求“跨越阶层”,让考高分进名校却时常感到痛苦的“张锡锋”们,少一些再少一些。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值班编辑 | 张瑜
投稿网址 | pltg.rednet.cn
官方网站 | hlj.rednet.cn
红网·红辣椒评论栏目,先后荣获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 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
红
辣
椒
评
论
hlj.rednet.cn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19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