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红辣椒评论
作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要多个心眼,务必增强个人信息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好个人的登录密码,以防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吴睿鸫
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显示,新疆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罗某2023年6月登录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系统篡改7名同学报考志愿,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半。(6月13日 澎湃新闻)
若复盘这起案件,并不复杂。2023年6月25日,被告人罗某在其位于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家中,用黑色戴尔牌笔记本电脑登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系统后,通过账号及密码登录艾某、朱某、安某、俄某、马某、阿某、迪某7人的账号,对上述7人填录的第一报考志愿的四位数字代码进行篡改,导致上述7人无法就读自己所报考的第一志愿学校。
高考志愿作为高校录取结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一个考生的前途命运,而篡改他人志愿的行为,相当于“盗窃”“涂改”了他人的前途和命运,无疑会让他人心仪的大学和专业录取失之交臂。法院对罗某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不仅彰显出司法机关打击篡改他人志愿“零容忍”的态度,也体现了用刑法惩戒恶行,形成警示震慑效应。
就在几天前,教育部也郑重提醒广大考生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和志愿填报系统密码等登录信息,不要泄露给他人,防止志愿被他人篡改。
面对屡屡发生篡改高考志愿案件,司法部门加大惩治力度,教育部门及时提醒,固然是防范类似案件发生的重要举措,但同时值得思考和反思的是,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从产生篡改他人高考志愿的想法到最终实施,为何能唾手可得?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有没有存在着明显漏洞?
从近年来公布的案例来看,既有同学因关系不融洽、泄私愤而篡改,也有个别教师为谋利益而篡改;此外,还有社会人员利用黑客技术,恣意破解志愿填报系统。比如,发生在新疆学生罗某,就是通过账号及密码登录,如入无人之境,轻松篡改7名同学高考报考志愿。
织密填报系统“安全网”,方能防止“被志愿”。就目前的志愿填报系统来而言,单一的密码验证过于简单,已不适宜,因此,教育部门要对考试志愿填报系统,要实现升级换代,堵死漏洞。可借助人脸识别、实名验证、指纹识别、信息绑定等多重验证技术手段,以增强系统的严密性和安全性,实现志愿报考系统无懈可击。尤其是,考生更改志愿时,需输入手机验证码或进行人脸识别,确认系“本人操作”,从而让恶意篡者无计可施。
当然,作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要多个心眼,务必增强个人信息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好个人的登录密码,以防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并要警惕“熟人”作案,力避主动将自己的密码轻易透露给别人。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编辑 | 张瑜
出品 | 红辣椒评论
关注我们
红辣椒评论
官方网站 :hlj.rednet.cn
投稿邮箱 :hlj@rednet.cn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2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