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和很多朋友聊过“容貌焦虑”这件事,我们交流各自的经历,骤然发现,不管自诩读过多少书,有多么坚固的独立思想和认知体系,我们都曾或多或少被“漂亮”这一标准伤害过。这种伤害,大多数时候是隐性的,隐于他人不会宣之于口的评价,和一些不着痕迹的区分。当你试图讲述的时候,会发现它们似乎并不能被放置于具体的事件,而只是情感性的糟糕体验。你知道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对,但你很难摆脱它。一个人即使不认可社会上许多关于美的狭窄的评判标准,也很难不被一些负面评价左右或伤害。
美的标准是什么呢?是谁在定义并且区分美与不美?美是值得追求的吗?这是我和我的朋友们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感到困扰的问题,在今天也仍然为之困扰。当我们谈论美的时候,不只是在谈论外貌问题。凯特琳·西尔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当你的女儿/问你她漂不漂亮/你的心会像酒杯一样掉落/在硬木地板上/你内心有一部分想说/你当然漂亮,永远不要怀疑/而另一部分/另一部分则在/撕扯你/让你想抓住她的肩膀/直视深井/那是她的眼睛,直到它们倒映出你的眼睛/你想说/如果你不愿意漂亮,就不必漂亮/这不是你的职责。”
我说:“小宝贝,因为你在看环法自行车赛的图片时,一下子就发现了受伤需要帮助的赛车手,所以,你的眼睛很大哦!因为你总是能比妈妈更快地找到点读笔、遥控器,所以,你的眼睛很大哦!眼睛很大,还因为你总能看到在路面上奔跑的小蚂蚁,在路灯下忙碌的小蜘蛛。说一个人眼睛大,并不只是因为眼睛的实际大小,还因为这双眼睛能发现谁需要帮助,或善于找到需要的东西,或特别留意小而美的存在。所以我说,你的眼睛真大!”
这样说过之后,她总是在有所发现的时候得意地说:“我的眼睛很大!”
当三岁多的女孩对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眼睛,产生自我凝视并且发起审美判断的时候,就是她审美觉醒的时刻。孩子最初对于眼睛美的定义是物理意义上的大,当我试图用生动而充实的生活细节去帮她拓展美的定义时,也是想帮她升级对于美的理解——美是多元的。
影视剧、广告、社交媒体等,总是对外形之美过分鼓吹,并且乐于塑造让普通人望尘莫及的绝对标准。好像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套进某种模型,完成对不同身体部位的美的改造,才能开启人生的诸多可能。亦有不少人,信奉“颜值即正义”,将外形之美凌驾于其他各种价值向度之上。这里面其实隐含着一个问题:有的品质或价值向度,是人能以自己为主体去拓展和建设的,比如才华、见识、修养等,着力于此,会让一个人自觉地走上燃烧天赋、兑现理想的成长道路;而对单一的美的标准的迎合——变漂亮——却只是以不断进行身体改造为代价,完成社会规训,成为被凝视的对象。
在女儿还这么小的时候,就推动她建立美是多元的这种认识——不单单是希望她摆脱身为女性由来已久的被审视处境,更是想鼓励她主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
如果你不愿意,变漂亮不必是你的职责,但让生命充满意义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不过,身为女性,变漂亮一事似乎总能在不经意之间占据我们的心灵,干扰我们最真实的内在体验。
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小萱经常自顾自地拿出梳子,小心翼翼地梳理她的秀发。短短的一节课,她就如此反复多次。临到下课,我悄悄走到她身边,说:“你来办公室找一下我哦!”
下课后,小萱安静地站在我面前,蓬松的刘海随意地垂在前额。
我微笑着问她:“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吗?”
她低着头含笑答道:“知道。”
我说:“那你说说。”
她有点害羞地摇头,表示不想说。
我说:“上次运动会,你素面朝天、长发飞扬,一往无前地冲向终点,同学们在看台上一起欢呼,说你是‘地表最美田径女神’,你还记得吗?”
她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
我继续说:“你知道在大银幕上贡献了无数经典作品的大美女苏菲·玛索吗?苏菲·玛索的美为什么能够抵挡岁月,长盛不衰?有人说,是因为苏菲·玛索对自己很美这件事不自知,不以为意。能够在每个年龄段成为美的典范,并不是因为苏菲·玛索对自己的美从不懈怠,而是因为她不过度用力到对外表的经营上,反而在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一种洒脱率真的风度。还有,你知道女演员张曼玉吧?上了年纪的她虽然息影了,但是选择转战摇滚。她并不想维持自己在人们心中关于美的刻板印象,而是顶着风雨,在露天舞台上尝试新事物,哪怕外在形象不是最好的状态,也要去释放生命的热情和活力。”
小萱若有所思地听着,说:“我只是比较纠结头发要不要遮住脸。毕竟,我的脸看起来有点大……”
我继续说:“‘脸大’为什么是需要掩盖的缺陷呢?我们需要为自己所有不符合流行审美标准的身体部位都找一个藏身之地吗?”
我搜出了蕾雅·赛杜大笑的图片,说:“你知道这个宝藏女孩吗?从跑龙套到成为主角,从名满欧洲到转战好莱坞,从文艺电影到商业大片,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是影视界的宠儿。可是,你看,她的牙缝多大呀!她笑起来多美啊!”
小萱出神地看着图片,我继续说:“如果牙缝大被当作缺陷,也许蕾雅·赛杜就不会笑得这样自然。正是因为她没有陷入大众审美的桎梏,她把自己的不同之处当成特点而不是缺点,我们才能看到她自在洒脱的笑脸,被她微笑时牙齿间所流露的童真打动。”
我笑着说:“我要送给你两个小发卡,把这些遮挡脸颊的刘海、碎发别上去,好吗?”
小萱笑了,她说:“老师,我有许多漂亮的发卡,我回头就别起来!”
“好啊,老师想,聪明如你一定明白,还有许多比外表之美更值得追求的存在:对美独特的感受、独立的判断,以及不为美所累的从容。”
我们屈服于某一种美的标准,迎合某一种美的风尚,大概源于根植于内心的需求——渴望被认可。自尊心很容易让我们变成以吸食别人的赞美为生的脆弱人类。可当我们频繁地从自身之外寻求他人的肯定时,就会为了别人的目光而鞭打自己——这是否辜负了生命的意义?
美不是不能追求,但在审美实践中,我们追求美,不能是因为受到大众传媒和消费主义共同塑造的理想身体形象的诱惑,也不能是为了让渡自我的主体性以期斩获他人的目光。对美的追求应该基于每一个个体为自己找到生命的立足点。我们的一呼一吸、一颦一笑背后,本身就是生命的奇迹;我们的眼、耳、口、鼻这些感官,可以接收宇宙的讯息;为什么关于漂亮,我们的内心却只肯听取一种声音呢?我们的善意足以超越物种的限制,辐射到自身之外的地方,为什么我们却要用最苛刻的审美标准来对待自己的身体呢?
美是深不可测的秘密,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枷锁。
对美的追寻意味着,我们生而为人,置身于世界之中,将自我锚定在此时此刻,穿透一切偏见成见、刻板印象,为自己的独一无二而高歌赞叹,为他人的千姿百态而醉心欢呼,更为这个世界的参差多面而啧啧称奇。
(本刊原创稿件)
原刊于《读者》(校园版·成长)2024年第7期。期待您的投稿。
投稿邮箱:duzhexy@duzhe.cn(注明“原创”)
《读者》(校园版·成长)2024年征订火热进行中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即可直接订阅
初审 | 张妍
复审 | 赵静
决审 | 陈天竺
排版 | 冷智慧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订阅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25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