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晚聊一部终于上映的新片——
《来福大酒店》
我都不好说它到底算不算新片了,早在端午节档期就宣布上映,结果临近上映通知撤档,撤了但没有全撤,撤档当天立刻开始了长达将近二十天的点映,一直持续到今天,这片才算是正式上映。
只看片名和海报可能会让很多人以为是类似开心麻花的喜剧,但其实更像是一部和《我不是药神》一样现实题材的片子。
《来福》早期宣传的方向尤其是一些通稿里,就有“继药神之后又一部现实力作”的标签。
而且在演员线下的采访里,紧扣的宣传点也是希望大家关注老龄化社会的现象以及安宁疗法,也就是临终关怀;点开微博热搜看,#该不该让病重的父母更体面的离开#、#体面的离开比活着重要吗#、#人生加油站#这类话题也是层出不穷。
这些点本身都很好,都是社会亟需重视的议题,我们也确实需要一部电影去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能看出来,《来福大酒店》想要走出这一步,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期待走进电影院的,只是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正文
所谓“来福大酒店”,它其实是一个破败的宾馆,因为在医院附近又有着低廉的价格,所以里面住的都是些绝症晚期在医院续命的病人及家属。
从这个设定就很容易看出,这片讲的其实是一个“拯救”的故事。
所以它和《药神》的表现方式一样,都是先去塑造一个“圣人”。《药神》里写的是徐峥饰演的程勇,他为了能让白血病人吃上便宜药不惜自己贴钱甚至坐牢,而《来福》的主角是黄轩饰演的李清让,他为了不让酒店被暴力拆迁甚至准备与酒店同归于尽。
这样的切入没有问题,也是这类题材比较常见的一种写法,而《来福》的问题在于它对“圣人”的书写,从根本上就错了。
最先让人膈应的是,它对于主角的选择非常奇怪。
来福大酒店的老板是柳岩饰演的马小琳,是她低价让这些病人住进来,顶住压力一次次拒绝拆迁,拒绝八十万的诱惑,积极与别的老板谈合作希望能保下这个酒店。
当李清让问她为什么时,她说因为自己以前就是个癌症患者,是在这个酒店里度过了难关,后来酒店老板把酒店继承给了她,而她也想要帮一帮这些绝症的病人,所以才会努力把酒店维持下去。
整个片子里,她才是与“拯救”这个主题贴得最紧的人。
但很可惜,小琳的故事只有这短短几句话概括,整部片的剧情基本是服务于李清让的,这样一个女性拯救的故事,偏偏被写成了一个男性的英雄救美和浪子回头。
李清让和小琳交集的第二场戏就开启了英雄救美情节,顶过了无数次威逼利诱的小琳刚好在此时被暴力强拆的人武力威胁,又刚好被李清让看到并拯救,在这一场戏中,电影就正式确立了李清让的“圣人”主角身份。
但它对这个主角本身经历过往的塑造,又让他没有任何的戏剧张力,电影把他写成了一个道德上无暇的好人。
他不像程勇,程勇本身就不是一个好人,电影在最开始花了十分钟的时间一步步把他打入谷底,并在谷底逼出了这个主角懦弱、自私、暴力的性格,让他能够为了钱走上走私的犯罪路,最后再完成圣人的反转。
李清让不一样,这个角色从根子上就是非常平的,他是因为见义勇为进的监狱,个人除了小时候喜欢打架不上学之外几乎没什么劣迹。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继续写,要把这个人物讲得立体,电影至少再需要两层对李清让的逼迫。
第一层,要让好人变坏。怎么把这样一个正义的人逼到一定的份上,让他可以不顾一切、罔论道德。
和程勇一样,李清让变坏的动机同样是因为钱,他需要和妹妹妹夫一块筹够15万给父亲做手术。所以他答应了黑社会的要求,潜伏在酒店协助他们暴力拆迁。
不一样的是,《药神》用了几个堆叠的事件把程勇逼到极境,父亲手术、前妻要带儿子出国、因没钱交租被屋主收回店铺,断了唯一的经济来源,所有急迫的事情把他逼到悬崖边,走私是他能抓住的唯一一根藤。
但《来福》里,父亲生病这件事只是作为一个短促的引子,点燃后在片子里就几乎消失了,落在主角身上的困境更多是他作为一个刑满释放人员在社会中的被歧视与不适应,获得一个被承认的身份成了他最急迫的需求。主次关系的紊乱让前面因钱变坏的动机丧失了说服力,这造成了这一层创作的失效。
第二层,要再把坏人变好。李清让在变坏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内心的抉择,他需要钱,但是又受困于自身的道德和良心,他在谷底跌得越深,最终挣扎时传出的声音就越大、越动人,所具有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也就越强。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把镜头聚焦到那些病人身上。
《药神》里,患病的老太太对着警察诉出的那一番话“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是每次我看到都会泪崩的一幕;还有吕受益(王传君饰)在白血病恶化之后的自杀感化了徐峥。
这是片子的泪点,而我向来不讨厌类似的片子用“催泪”的表达,因为催泪催出来的是道德感和同理心,在我们无法向上指责的时候,同理心和道德感至少是一种改变社会和人的要素。所以,我甚至迫切地希望在这部片子里看到这种催泪表达。
但这部电影的失误在于让每一条病人线的重点还是落在了李清让身上,他们的故事不是为了讲述其背后代表的社会问题和群体困境,而是为了塑造李清让这个人。
里面主要讲述了四条病人线,有三条都是为李清让服务。让谁都管不了的胃癌患者老石听话确立了他迥异于小琳但又有同理心的性格;卖房治病的母子最终选择不治了回家是促成他良心转变的巨大一步;没有子女的傅爷与他的亲近占据了缺位的父亲一职,而傅爷的死彻底让他决定了为守护酒店付出一切。
剧情服务于主角无可厚非,但超出这个度就会走向工具化的极端,于是在李清让离开来福之后,所有人的故事都不再讲述了。
我们只能看到李清让个人的生活,他如何在殡仪馆工作,如何在深夜醉酒痛哭,如何被父亲再度抛弃。最终幡然醒悟,来到了塑造英雄的最后一步,他如何为了守护住来福大酒店与黑帮肉搏缠斗,最终把片子变成了一部彻底的黑帮动作片。
但其实本不必如此,病人的每条线单独延伸出来都能成为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社会话题:老无所依、社会赡养、还有热搜的那条#体面的离开比活着重要吗#。这些都能让片子的质量和讨论更上一层,可惜电影越来越飞,浪费了心血,也浪费了题材。
说到了最后,那位本应处于叙事中心的女主角来福大酒店老板马小琳呢?
李清让因为守护酒店和黑帮搏斗而被带入警局,最后法院判定其无罪释放,当他走出警局,他的兄弟们在车前微笑着迎接他。
接着众人往两侧让开,车门缓缓打开,先是露出一双女性的腿,然后小琳微笑着从车中探出身来,微风飘过拂起小琳的长发,她含笑注视着李清让。
电影在最后,用柔光、慢镜头、暖黄色调等一切技术手段,把她包装成一个奖赏奉送给了李清让这位浪子和圣人,也彻底为这片子画上了不及格的尾声。
音乐/
配图/《来福大酒店》预告、《我不是药神》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25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