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雨杏
云南财经大学
——2024年度红网“青椒评论”系列作品
当直播的镜头不恰当地转向,将不知情的公众卷入其中,成为“展示品”时,这一行为便超越了娱乐与分享的界限,更是触碰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近日,一些博主将直播的镜头对准了上班族早高峰的通勤场景,地铁站、公交站台等公共场所成了他们追逐流量的新战场。忙于生计的上班族被拉入了一场没有剧本的“真人秀”,他们的形象和生活片段被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观众的眼前,任由他人点评观看。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他人感受的漠视,也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公然挑战。
从法律层面来看,这样的直播行为已明确触犯了肖像权保护的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而这些博主在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法律红线,将他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作为自己牟利的工具,“吃相”确实有些难看。
此外,这种直播行为还过度侵占了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全体社会成员共有的资源,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交活动。然而,直播镜头却“无孔不入”地侵入公共空间,影响公共秩序,引发了他人的不适与反感。这种行为的背后,透露出这些直播从业者缺乏同理心和边界感。
面对此类直播乱象,不得不深刻反思当前的直播生态。为了追求流量与关注度,一些博主不惜以奇葩、另类的内容博人眼球,这种“唯流量论”的价值观已经渗透到了许多行业。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流量的确成为了衡量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它绝不是唯一标准。真正能够赢得观众喜爱与尊重的,是那些有深度、有温度的内容。
直播作为当下新兴的生存技能,只要有设备懂操作就可以上手,因此,直播成为许多人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虽然没有一项法律法规来直接约束直播行业,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从业者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地进行直播。在行业欠缺强制规范的情况下,从业者的行业自觉与自我约束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内容的传播者,因此,应该意识到,自己手中的镜头不仅是一个传播工具,更应该看到背后所承载的责任和意义。因此,诸如直播这样的生产文化内容行业应该摒弃“唯流量论”的短视思维,要始终把“内容为王”作为自己的立足之道。把镜头转向自己,转向自己花费心血创作的内容。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直播行业的监管与引导,多方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环境。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值班编辑 | 张瑜
投稿网址 | pltg.rednet.cn
官方网站 | hlj.rednet.cn
红网·红辣椒评论栏目,先后荣获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 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
红
辣
椒
评
论
hlj.rednet.cn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28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