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红辣椒评论
奥运赛场“跨性别”选手引发的争议,或许要持续很长时间,不同组织、团队、个人站在不同立场,肯定有多元看法。如何兼顾赛事公平性与包容性,是国际体育界不容回避问题。
□徐林生
近日,巴黎奥运会女子拳击赛场出现“跨性别”选手迅速击败对手,引发较大争议。对此,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8月3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指出,运动员性别以其护照所示为准,目前情况就是“一位女子参与了一场女性之间的竞争”。
在发布会前一天,国际奥委会发布一份声明指出,“参加2024年巴黎奥运会拳击比赛的所有运动员均符合比赛资格和参赛规定,并遵守由巴黎2024拳击委员会制定的所有适用医疗规定”。“任何规则的更改必须遵循适当的程序,并应基于科学证据。”
此前,巴黎奥运会拳击女子66公斤级16强赛中,意大利拳手安杰拉·卡里尼被阿尔及利亚的“跨性别”拳手哈利夫迅速击败,她在赛后一“跪”一“哭”,引发了全球众多网友对于“跨性别”选手参与体育运动的讨论。国际奥委会上述声明,显然是回应相关争议。
关于奥运选手“跨性别”争议,由来已久。早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就曾有过吊诡案例,获得女子100米亚军的波兰人沃尔什投诉当时的冠军史蒂文斯性别有假,但最终鉴定认为史蒂文斯是女性。而1980年沃尔什意外身故后尸检显示,其身上有微小但无功能的男性生殖器,且体内携带XY染色体。
近年来,田径、拳击、举重、游泳等力量型项目国际赛事,选手性别争议不时引发关注。如:南非女子800米田径运动员塞门亚,先后获得伦敦奥运和里约奥运金牌,但2019年经过性别检测,国际田联认定塞门亚是“生物学上男性”;新西兰人哈伯德于2013年通过手术由“男”变“女”后,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女子举重比赛,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变性人运动员。
“跨性别”选手得以参加奥运,或源于2015年国际奥组委IOC对“跨性别”运动员参赛规定进行了修改,明确只要变性人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即可以变性人身份参赛:一是基于体育目的,宣布性别为女性时间在4年以上;二是比赛前12个月持续血清睾丸酮低于10nmol/L,且整个参赛期间低于10nmol/L。
上述修改,在国际体育界内外一直存在争议,观点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这是多元文化表现,“让竞技体育更具包容性”;反对者则称,有失赛事公平,甚至危及其他选手人身安全。在此问题上,国际泳联、国际拳击协会等世界专项体育组织,则采取严格限制措施,像美国变性人莉亚·托马斯和阿尔及利亚拳手哈利夫,就被禁止参加有关国际性女子专项赛事。
奥运赛场“跨性别”选手引发的争议,或许要持续很长时间,不同组织、团队、个人站在不同立场,肯定有多元看法。如何兼顾赛事公平性与包容性,是国际体育界不容回避问题。就竞技体育本质而言,公平性属于前置条件,但包容性也是“政治正确”,如何更好地兼顾公平和包容,考验世界各大体育组织的智慧,一定程度上也关乎竞技体育的发展前景。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编辑 | 张瑜
出品 | 红辣椒评论
关注我们
红辣椒评论
官方网站 :hlj.rednet.cn
投稿邮箱 :hlj@rednet.cn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3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