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3日,下乡时光悄然过半。秉持着不减的教学热情,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蹊队继续推进第五日教学活动。
上午九点半,在先前演讲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海燕老师主持了“成果展示——我是小小演说家”课程。经过几日以来对演讲稿的充分准备,同学们基本能到胸有成竹、言之有物地进行演讲,有的生活趣事使听众开怀大笑,有的宣传呼吁使听众思考,且学生无论是紧张抑或是自信,都坚持将自己的演讲有头有尾地完整呈现出来。对此,海燕老师给予了肯定:“其实只要勇于上台展现自己,就已经是一份难以忽视的成功了。”在这次宝贵的演讲锻炼上,每位学生的尝试都利用好了人生里为数不多的试错机会,并进一步成为汲取他人的优点、改善自己的缺憾的鼓励。
图1:学生上台演讲
图2:学生上台领取奖状
上午十点五十,课堂进入观影环节。期间,同学们通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番外篇》动画影片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所书写的英勇事迹,除了学习到更多关于历史的知识外,还意识到当今的和平生活是由无数英雄的牺牲和奉献换来的,由此厚植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家国情怀,表达了对和平与自由的感恩与珍视,为日后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打下坚实的信仰基础。
“朗诵”顾名思义,是大声的诵读,是清清楚楚高声诵读,是一门有声语言艺术。下午三点,子权老师开展“实践引领——朗诵”的授课,首先介绍了情境代入法及角色代入法的基本方法,引导同学们通过冥想、幻想来模拟场景,实现景—情—朗诵的进阶路径。随后,同学们以《少年中国说》和《满江红·写怀》为练习素材,在体悟诗歌中的中华情怀、爱国热情的基础上,进行经典诗歌与故事的朗诵,更加生动地体验了如何借助基本法让朗诵更好地发挥传情达意功能,从而利于灵活而非机械式地背诵诗歌。
图3:钟子权老师授课
图4: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下午四点,同学们继续观看影片《心灵奇旅》,找寻属于自己的“生之来处”——一个存在于地球诞生之前的独特空间,每个灵魂在此先被赋予了人类的自我意识,并与电影主人公共同经历了一段诡谲而美妙的生命旅程,开始重新思考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大家的观后感如泉水般倾涌而出,比如有同学表示,每个生命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火花”,这个火花可以是兴趣、特长,甚至是一些普通的爱好,以及生活本身。如果失去了这个“火花”,一个人就无法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在人生中找到自己的“火花”也十分重要,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次体验,更为重要的是享受“火花”绽放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
抑扬顿挫的演讲,饱含激情的朗诵,扣人心弦的影片……今日杏花村公益课堂的内容格外饱满生动,从多方面将正能量渗透进学生的心灵中去。也许有的学生会畏惧站于讲台演讲,也许有的学生会羞涩于开口大声朗诵,但经过了今日的学习,他们会对自己的水平和缺点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也更有利于助推他们找到努力的方向。“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们期望短暂的、有限的课程能启发学生长远的、无限的未来,成长为胸怀大志的坚韧人才,困学勉行,不坠青云之志。
本文来自作者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蹊队原创投稿,不代表欣文网任何立场,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并且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4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