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蹊队开展杏花镇公益课堂的工作。今日课程丰富充实,围绕朗诵展示、家乡认知、科技普及、急救实践展开,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传统诗词韵律动人。通过倾情朗诵,能够让学生感悟诗词内涵、继承中华血脉。上午九点半“声声传情,诵韵中华”课堂上,同学们针对先前的诗歌朗诵课做出成果展演,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诵声中,感受“好雨知时节”的春雨绵绵,欣赏“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宏伟壮阔。朗诵古典诗词的熏陶式文化教育,有利于同学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内化于心,进一步转换成新时代青年进行文化建设的话语资源。
图1:学生上台朗诵表演
杏花镇所属的肇庆景美物美、人文底蕴丰厚,孕育了许多历史深厚、民风淳朴的文化。陈晓霞老师以图片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具有肇庆地方特色的风景名胜、家乡特产、历史名人等,带领同学们设身处地发现身边的“肇庆温情”,并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肇庆的人文气质和精神风貌在现代的新变化,熟悉以亲身实践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名人。实践环节,同学们还自行设计了一份肇庆研学路线图,结合肇庆的自然风光、观光景点,将对家乡的印象和认识具体化。
图2:陈晓霞老师授课
在“生命探索——科技与人类”课堂上,钟子权老师通过引导同学们观看《头号玩家》的片段,除了让同学们直观感受科技的魅力、把握能够对元宇宙和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应用外,还围绕科技应用领域发起了科技的利弊讨论,在热烈的观点交锋中,大家对机器人能否取代人类及其支撑理由有了全新的思考和认识。正如培根曾说的:“科学的真正的与合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类生活。”最后,老师也点出了科学研究和人类智识的复杂关系,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合乎伦理的维度善用科技,如此才能更好地创造便利、美丽的新社会。
图3:钟子权老师授课
救死扶伤争分秒,扶危济困献爱心,但没有扎实的急救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一切都是空谈。为促进社会在更大范围内落实对急救这一必备生存技能的掌握,成蹊队组织了急救知识普及课堂。课上,同学们不仅从理论方面认识到气道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如何拨打120、心肺复苏方法、以及现场创伤救护等知识,而且从实践方面落实急救操作,在老师的示范和引导下学习包扎,巩固了包扎的步骤和手法,亦切身体会到救人的紧迫感。
图4:范佳荣老师讲解如何包扎
文化如同龚自珍笔下的落花,虽随时代零落成泥,碾作尘土,却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肥沃各隅精神田地;人的生命比起宇宙而言更为短暂与渺小,需要把握生存的诗意和不易,在有限的尺度内尽情耕耘。接下来,成蹊队的育苗师们将带领洋溢着生命诗意、充盈着成熟气息的小麦苗们,昂首走向下一个重要阶段。
本文来自作者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蹊队原创投稿,不代表欣文网任何立场,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并且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4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