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飞
——2024年度红网“青椒评论”系列作品
通过小小的一方手机屏幕,一些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状态、兴趣爱好等一一展现在公众面前。近来,在网络平台上不少以儿童为主角的视频收获的大量粉丝,视频里的儿童成了大家眼中的“网红”。随之而来的,便是MCN机构上门要求的“商业合作”。(9月24日 《中国青年报》)
自媒体时代,数字设备逐步普及,每一个公民都有使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娱乐的自由。通过发布短视频等作品展示孩子的行为日常,在当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客观来说,把孩子作为出镜的“主角”,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账号运营、生活分享无可厚非。但倘若刻意营销,设置剧本,无底线迎合市场需求,让出镜的孩子向着过度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就很有可能使他们遭受负面影响。
相比于儿童世界,成人世界更为复杂;而相比于现实世界,网络世界也显得更加难以捉摸。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贸然“造星”“孵化”,将他们推向网络,推向社会,不但无助于他们的成长,甚至会将他们引向歧路。固然,那些活跃在镜头前的“天才少年”“网红童星”风光靓丽。但在那一方屏幕之外,“儿童网红”们付出的辛苦,同正常生活的隔膜,与同龄人之间的疏离也应该为人们所知。
故而,家长应当明辨是非,要对网红孵化机构提出的签约要求进行权衡考量。部分公司企业提出的“造童星”走商业道路的人生规划,大多不可信,更不可行。孩子年龄幼小,对金钱没有数量认知,对社会没有基本判断,对自己的生涯没有初步的规划与了解,此时让他们“走向社会”,拥抱网络,无异于对孩子正常发展轨迹的“腰斩”以及对他们既有价值观念的颠覆,其影响将是震荡性的。
同样的,过早将孩童放在聚光灯下,让他们接触商业上的利益纠葛,也会让孩童的心灵蒙尘。“童星”“少儿网红”,首先服务的是视频流量,迎合的是受众口味,他们在网红孵化公司的引导下做出相应的动作,树立对应的人设;在流量的裹挟下享受荣誉光环,接受着来自互联网世界的赞美。的确,在公司量身定做,精心包装之后,“儿童网红”当然可以受到观众欢迎,但这没有办法帮助“童星”认识真实的自己,摆正自身的位置,以及明白人生所求为何。光环愈是耀眼,赞美愈是悦耳,孩子反倒愈是迷茫。
况且,互联网时代的行业风口变化迅速,大众的审美喜好同样会发生变化,网红孵化机构和公司急急忙忙地“跟风”选拔“儿童网红”,希望借此来满足受众喜好,依托“眼球经济”攫取流量和利益,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假如“儿童网红”的培养效果不符合相应的预期,对于这部分孩子而言,就要实现从“童星”向普通人的身份转变,这种心理落差往往会教他们难以接受。
商业机构和网络媒体平台不过分包装,推崇,盲目制造“童星”,才能切实呵护孩子们的成长,才能还儿童以天真,还儿童以本色。何须过度追捧“儿童网红”?孩子们应当在正常的轨迹上平静地读书,成长,而不是站在聚光灯下拥抱商业化浪潮。“橄榄枝”的背后,未必不是陷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值班编辑 | 李雨薇
投稿网址 | pltg.rednet.cn
官方网站 | hlj.rednet.cn
红网·红辣椒评论栏目,先后荣获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 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
红
辣
椒
评
论
hlj.rednet.cn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4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