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评| 公开透明 | 万元奖励 | 等你来拿 ☛我要参赛
陈自强
南京师范大学
——红网第10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数学不好,真是种病?还能治?或许,这都是大部分人看到“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的第一反应。毕竟,这严重冲击了社会的固有认知。
固有认知,如常识一样,让我们得以快速地做出判断,但超过适当的度,其亦导致偏激、保守和狭隘。在我们的传统里,“数学不好”的归因,常常是孩子刷题少的懒惰,是课堂上不仔细听讲的开小差,其背后悄然蕴含了“懒”和“笨”的责备。追问与反思,很少会上升到“我的孩子是否存在身心层面上的学习障碍”这一层面。
这或许便是“数学学习困难门诊”为代表的“学习困难门诊”的一大价值:学习不好,不能仅归咎于孩子的笨和懒,还应考虑到神经发育问题、情绪问题等身心问题。这一努力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其本身也反映着我们社会“观念的水位”的不断提升。
例如,本次引发热议的,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理卫生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联合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便是以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其“门诊介绍”称:空间认知能力与数学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关联……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几何问题上表现不佳的学生在大脑顶叶区域的活动较少,这一区域与空间处理能力密切相关。
但是,“一号难求”“异常火爆”的就医现状,却撕下了其不少科学滤镜——在一个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亟待完善、鸡娃之心亟待疏解的大环境之下,这不得不让我们忧虑、警惕,各种“学习困难门诊”以科学之名行反科学之实,尽管这种“异化”并非其主观所愿。
其一,“科学话语”冲击“懒与笨”的固有认知,结果却成为新的打着“科学”旗号的霸道话语。在之前,“学习不好”“数学不好”,更多地责备于孩子,而“学习困难门诊”出现之后,则不管有的没的,都归咎于身心问题了。我们当然相信不少孩子存在亟待正视和解决的学习障碍,但其数量之众、比例之高,多得到任何一家“学习困难门诊”都人满为患吗?可以说,“学习困难门诊”之兴盛,既是迎合了不少家长鸡娃的功利与焦虑,其本身也成为为这种功利与焦虑的一部分。
并且,这种霸道的科学话语,还将阻碍、扼杀更多反思的可能,例如,孩子的厌学情绪,与家庭教育、家庭氛围,甚至家长的教育理念有无关系?与学校老师的教学理念有无关系?毕竟很多时候,得病的是孩子,需要看病的却是家长。但既然“学习困难”是种病了,孩子成绩不好,送去挂个号、看个病、吃点药,就万事大吉了。
其二,“学习困难门诊”在合理化一种不合理的、一元化的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在我们社会,“学习困难”之所以存在,更多的还在于单一化的评级体系,孩子们兴趣不同、禀赋不同,但评价体系是一样的,也就使得很多孩子在缺乏兴趣的赛道上艰难前行——从这个角度看,绝大多数孩子的学习困难是社会性的,而非生理性的。但“学习困难门诊”大而化之的做法,极容易导致学习困难的污名化,也阻碍着教育与评价体系多元化的探索。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前往学习困难门诊就医的家长,都抱着“提分”的目的。
以科学为出发点,另一个令人疑惑也吊诡的点在于,医院相关部门为何要取“学习困难门诊”这样一个擦家长焦虑之边的名字?是谋噱头,谋增收,还是谋曝光,不得而知。
总之,期待并欢迎专业人士以科学的视角来审视教育事业当中的痼疾,并推动教育事业的现代化;但设立“学习困难门诊”在焦虑、功利的教育氛围下仍待商榷——面对络绎不绝的慕“提分”之名而来的广大家长,以科学为圭臬的相关从业者也需要一份反思了:倘若真期望以科学的视角与方法,推动教育事业的变革,那么,更急切的,是推动教育培养与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而不是拐弯抹角变着法来固化它,以抹杀变革的可能。医者仁心,也应当有超越个体的对于整个社会的“何以更好”的思考。
值班编辑 | 张瑜
投稿平台 | https://pltg.rednet.cn
官网地址 | hlj.rednet.cn
滑动查看更多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4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