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 10 月 8 日发布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产品准入及行业规范管理的公告。现行的电动自行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包括 GB 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42295—2022《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GB 42296—2022《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GB 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
一、新规来袭: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重大变革
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布公告,自 11 月 1 日起不符合新规的电动自行车将被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这一举措有着深刻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因老旧电动自行车故障、电池短路、非法改装等引发的事故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据统计,仅去年一年,因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引发的火灾事故就达数千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部门联合发文加强电动自行车产品准入及行业规范管理。这一举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它将促使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不符合新规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而那些积极响应新规、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其次,对于消费者来说,新规将为他们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自行车时,可以更加放心地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避免因购买到不合格产品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此外,新规的实施也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打击非法改装和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行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单位的质量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
总之,四部门发文对不符合新规的电动自行车实施禁令,是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一次重大变革,将对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新规内容与影响
(一)生产销售环节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生产销售环节肩负着重大责任。他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督促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单位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在生产环节,监管人员深入车间,严格检查生产流程的规范性以及零部件的质量。例如,确保车架的焊接牢固,电池的质量达标等。在流通环节,对销售店铺进行细致检查,查看进货渠道是否正规,车辆是否存在质量隐患。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某地区的一次专项检查中,就发现了数十家销售店铺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部分车辆的电池未达到安全标准,部分产品合格证不规范等。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严肃查处,有力地保障了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
(二)上牌环节
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在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方面严格把关。办理上牌手续时,工作人员会仔细核验销售发票、产品合格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等。每一份资料都经过严格比对,确保车辆信息准确无误。以某车管所为例,工作人员在为一位车主办理上牌手续时,发现其产品合格证与实车存在细微差异,经过进一步核实,确定该车辆不符合上牌标准,拒绝为其办理上牌手续。这样的严格管理,避免了不符合标准的车辆混入合法上路的队伍,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
(三)时间与认证证书关系
2024 年 10 月 31 日前销售的、因未完成认证变更而暂停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可办理登记上牌。但 2024 年 11 月 1 日后销售的、不具有有效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不仅不予办理登记上牌,还会将相关线索及时移送同级市场监管部门。这就如同划了一条明确的时间线,区分了不同时间段销售的电动自行车的处理方式。例如,一位消费者在 10 月购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虽然认证证书存在一些问题,但仍有机会上牌;而如果在 11 月购买的车辆没有有效认证证书,那就无法上牌。
(四)企业审查与规范
对于那些不能保持《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要求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采取严肃处理措施。如果企业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将被从公告名单中撤销。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强烈的警示。企业必须认真审视自身的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积极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例如,一些小电动车厂如果不重视新规,继续生产不符合规范的车辆,就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满足新规要求,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三、新国标与老国标的区别
(一)防篡改措施
新国标采取 “一车一池一充一码”,极大地增加了篡改的难度。在维修过程中,一旦发现车辆有非法改装的情况,便可以及时进行处理。例如,以前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速度的需求,私自对电动车的限速器进行改装,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但新国标实施后,这种行为将被严格禁止。因为电池组不能预留更改电池的接口或线路,且需要有充放电互认协同功能,消费者不能随意混用充电器或电池。控制器也被进一步强化限制,一旦发现车辆的输电电压超过规定,整车就会被锁住无法骑行,同时不得通过解码器、物联网技术等进行改装。限速器从软件和硬件层面都制定了多项防篡改规定,配有测试限速的设定。
(二)车速限制
新国标规定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 25 公里 / 小时,这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如果车速过快,遇到紧急情况时,骑行人做出避险动作的时间很短,刹车距离也会相应变长,很容易与其他交通工具或行人发生碰撞,甚至出现侧滑、摔倒等失控现象,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据统计,当车速超过 25 公里 / 小时时,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会大幅增加。因此,将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确保交通安全的重要前提。
(三)塑料部件要求
新国标对塑料材质部件的质量进行了限制,要求总质量不超过整车质量的 5.5%,同时提升了防火阻燃性能。这一举措的意义重大,因为电动自行车大量使用易燃的塑料部件是导致火灾蔓延迅速、危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2022 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 1.8 万起,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限制塑料部件的使用比例和提高阻燃性能,可以从源头上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降低火灾事故的危害程度。
(四)重量限值调整
新国标将使用铅蓄电池的整车重量限值由 55 公斤放宽至 63 公斤,这对续航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按照现行标准,如果想要安装不容易自燃的铅蓄电池,电动车充一次电只能跑 40 公里左右。而重量限值调整后,可以安装更大容量的电池,续航里程有望得到提升。例如,某品牌电动车在重量限值调整后,续航里程从原来的 40 公里增加到了 70 公里左右,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提升续航的需求。
(五)脚踏骑行装置变化
新规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在老国标中,脚踏骑行装置是强制性配置,但在实际使用中,很多消费者反映有电时用不上,没电时蹬不上,而且还会经常打到脚,成为了一个 “鸡肋” 的设计。此外,专家认为脚蹬子就像电动车的身份证,只有装上它才能证明电动车不是摩托车,而是电动自行车。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电动车需求的变化,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车型选择。
(六)后视镜配置
新国标鼓励安装后视镜,这对骑行安全有很大的提升。后视镜可以让驾驶员方便观察后方车辆距离,注意后排乘客,尤其是载小孩的时候,不用老是回头。例如,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以通过后视镜及时发现后方来车,避免发生追尾等交通事故。这一举措相当于为驾驶员后背装了一双眼睛,有效提高了骑行的安全性。
四、新规对居民出行的改变
(一)出行方式调整
新规实施后,居民的出行方式可能会发生重大调整。对于那些原本依赖不符合新规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居民来说,他们不得不考虑其他出行方式。公共交通工具可能成为他们的首选,如地铁、公交车等。以某城市为例,该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地铁线路覆盖了城市的主要区域,公交车线路也十分密集。居民可以通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出行成本,同时也更加环保。
此外,购买合规的电动自行车也是一种选择。虽然购买新的电动自行车可能会增加一定的经济负担,但是合规的电动自行车在安全性和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居民可以选择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享受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还有一些居民可能会选择其他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等。这些出行方式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对环境也更加友好。
(二)短期适应困难
新规实施之初,居民可能会面临一些不适应。首先,车辆置换高峰期可能会给居民带来不便。由于不符合新规的电动自行车将被禁止上路,居民需要在短时间内购买新的合规电动自行车,这可能会导致市场上出现车辆供不应求的情况。同时,车辆置换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居民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
其次,居民需要适应新的出行方式。对于那些习惯了使用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居民来说,突然改变出行方式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考虑路线规划、换乘等问题,步行或骑自行车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体力。
此外,新规的实施也可能会给一些行业带来影响。例如,快递、外卖等行业主要依赖电动自行车进行配送,如果新规实施后,这些行业的配送效率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长期影响与展望
从长远来看,新规对道路安全和出行环境将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新规将有效减少因电动自行车质量问题和非法改装等原因引发的交通事故。通过限制电动自行车的车速、重量等参数,提高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其次,新规将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不符合新规的企业将被淘汰,而那些积极响应新规、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将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向高质量、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工具。
此外,新规的实施也将有助于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随着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的增加,城市的交通压力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合规的电动自行车也将更加环保,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新规的实施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给居民带来一些不适应,但是从长远来看,它将对道路安全和出行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居民应该积极适应新规,选择更加安全、环保的出行方式,共同为构建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欣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4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