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红书「听劝」的潮流趋势在外网火了之后,许多年轻外国人也举着牌子,赶来接受中国网民毫不客气的建议“洗礼”。
但跟他们预想中直言不讳的中国人形象不同,女孩们提出的建议意外的友善且有用。正如一位听劝的外国人反馈:“这是我没有收到恶毒评论的第一个地方。”
这一次,中国女孩似乎在建构一种很新的文化输出。关乎审美,更关乎异国人之间的真诚、温暖、互助。
在这场跨国听劝改造的趋势背后,女孩们的利他精神再一次成为助推剂。那些率直的建议,来源于最本真的祝福——
“希望你能变得更好,变得更喜欢自己”。
不仅是女孩子,整个小红书的氛围都很友好。
没有恶意,温柔待人,这是小红书上的网友们带给我们最直接的体会。
👆点击视频,感受小红书上的真诚与善意。
听劝的风,还是吹到了国外
打开小红书,三不五时便能刷到外国人求改造的帖子。
他们举着写有“听劝”两个大字的牌子附上全身照,文案大多是英译中,带着诡异的译制腔——
“我不是雪花,我会听取建议。”(大概想说她不会玻璃心)
“我从TikTok听到关于中国用户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
“请为任何残暴行为提供诚实但有用的建议。”
搜索听劝的关键字,还有大把大把的外国人发帖,有男有女,大多是年轻人,因为小红书未配备翻译功能,他们便靠着翻译器发言交流。
外国人组团来中文互联网求外形改造?这离谱到让许多人一开始误以为是团队包装,其缘由是去年年底在外网爆火的一条TikTok。
一位名为 Candiselin86的博主发TikTok介绍了正在小红书上刮起的听劝风潮,那位号称“全网最听劝男人”的小艾同学如何在几个月之内根据网友的建议减肥、护肤、穿搭,一步步自我蜕变。
在小艾同学最初的帖子里,他坦言自己找不到女朋友,罗列了自身条件,也得到了网友毫不客气的评价:跟这些外在条件比起来,你唯一的优势就是性格。
这也是听劝改造能够成立的底层逻辑——当你能够听进去别人的建议,不玻璃心不自尊受损,而是积极的自我调整,那你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
最后,小艾同学不仅完成了这场自我改造,还达成了他最初的目标,成功脱单。「听劝」也由此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的热门词条,引无数人效仿。其中也有许多人迎来了外形上的巨大改变,和自信上的提升。
这个故事让外国网友大受震撼,感叹简直比真人秀还令人振奋。
还有人直呼:我也想要这样的改造!
跟我们对外国人“所有人都很自信、都不在乎外界目光”的刻板印象不同,有的人对自己不满意,希望变得更好看,但寻求外形上的建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随意评价别人的外貌,在国外是很冒犯的行为。类似丑、胖这样的字眼更是禁忌,涉嫌外貌歧视。当你主动寻求建议,大多会得到暖心的评价:“你看起来很完美,完全不需要改变”。
但与此同时,因外貌而产生的霸凌又真实存在着。
就像来听劝的外国年轻人,许多都是十来岁的学生,他们有的苦于不会打扮而不受欢迎,有的人因为身材原因从来没有被夸奖过。所以,容貌焦虑并非不存在了,而是变得更加隐秘且无处发泄。
这个时候,来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中文互联网寻求帮助,成为了冒险又有趣的选择。
正如《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说——
美国年轻人受够了美国社交媒体上的虚假赞美和公然羞辱,他们想要寻找一点“革命性” :诚实而友善的反馈。
为此,他们求助于一款中国应用。
依循着博主们做出的攻略,外国年轻人开始了这场勇闯中文互联网之旅。
还有博主总结了来这里听劝需要具备的几大特质:第一条,就是要对很严厉的评价做好心理准备。
毕竟,从尊重审美多元的西方语境,到对外貌更率直、对批评也更钝感的东方语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验。
真要揪外貌上的缺点,中国网友的嘴可不是吃素的。
人均造型师?
中国女孩靠审美文化输出
带着要被从头挑刺到脚的预期,挂上“我不是玻璃心”的声明,但出现在外国人评论区的留言却意外的友善。
据一位黑人女性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她在其他平台曾经被人“建议”漂白皮肤,在发布听劝贴之前,她已经做好了受到种族歧视和身材羞辱的准备。
没想到,关于她变美的建议却非常务实,有人告诉她身材很好不需要减肥,有人告诉她可以适量运动加上妆造,还有网友恨不得手把手教她如何化妆,把PS后的妆面图发在评论区。
她说,“这是我没有收到恶毒评论的第一个地方。”
网友将PS之后的妆面图发给博主以供参考
另一位来自波兰的25岁女孩也表示,她之前曾在reddit上寻求过时尚建议,但许多人的评论并不友善,甚至有人直接让她去整容。
但小红书上的女孩并不主张通过动刀子的方式来变美,大家建议她穿亮色的衣服,换更适合的发型,变美完全通过这些微小的转变达成。
还有健身、锻炼体态、挺直腰背、多笑一笑……女孩们给出的建议很多都非常直接且有效。
38岁的美籍日裔女性Miko,在小红书接受听劝改造
对于正在遭受校园霸凌所以想要变美的小朋友,她们还建议:你要做的不是变美,而是打回去。
最多的建议是关于穿搭和妆容,就像一个个专业的造型师,中国女孩们在评论区里施展着各自积累的审美经验,为赶来听劝的外国人提供最因地制宜的风格。
长相硬朗的女孩常被同学嘲笑“像男人”,那就干脆画上酷酷的哥特妆;
因为不够瘦而感到自卑的女孩,大家建议她打扮成油画里女孩的模样。
跟刻板印象里中国女孩唯爱白瘦幼不同,大家没有一味地建议减肥,而是给出各种身材包容度大的穿衣模板。
但当对方的身材到达影响健康的程度时,大家也会直言不讳。关于减肥的建议更是保姆级别的精细,从如何挑选运动、到如何健康饮食,都罗列在内。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花式鼓励,因为比化妆穿搭更管用的,就是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许多慕名来听劝的外国人都惊讶于人们的友善,还有因为容貌一直很自卑的瑞典女孩感动于陌生人的善意:“我从未受到过这样的赞美。”
建议写得多了,有人一眼戳破其本质——这不就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训练的李华写信吗?
学生时代写了若干年的帮助外国友人做这做那,原来就是为了今天啊!
为了让外国友人能看懂,大家会写英文的写英文,与外国友人使用翻译器交流的诚意相得益彰。
不会写英文的,就写起了译制腔中文。
因为语言不通,闹出的笑话也不少。
大家还致力于传播一些古老的东方祝福,用来安抚她们对自身容貌的不满。
比如你说你耳朵太大,我说:我们中国有句老话,耳垂大的人有福气;
你说你长得太man,我说:我们老话说女生男相是富贵命。
神奇的文化输出达成。
中文梗也要出海,有位听劝外国人听了劝去理发,结果理发师给他理得不堪入目。
网友说:在我们中国遇到这种事,一般都去理发店门口上吊。
人人都努起了外交范儿,大家语言未必相通,但彼此之间的善意都心知肚明。
这更像是一次名为听劝的跨文化交流,审美只是其中的桥梁,女孩们真正想展现的,是剥离政治、放下偏见之后,我们依然能够坐下来,给予对方最本真的祝福——
“希望你能变得更好,变得更喜欢自己”。
乐于分享的女孩们
在建立一种新的人际关系
事实上,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因为审美话题出圈。
之前外网就有一个传说,拍照要找亚洲面孔的女生帮忙,保准比西方人拍得好看。
做一组对照试验,在街头随机找本国男性帮忙时,男性只拍了一张,也没有让他查看就匆匆离去。
但当找亚洲女性帮忙拍照时,她会帮忙找角度,调整姿势,甚至蹲地上拍显腿长,拍很多张以达到最佳效果。
这样的“服务精神”,来源于过去生活经验中我们无数次帮闺蜜、朋友、家人拍照。尤其在东亚社会,拍照俨然成为一种社交仪式,你帮我拍我帮你拍,就是一次情谊的交互。
我们真诚希望为对方拍出人生照片,让对方在自己的镜头里看起来美好而有生命力,也真诚地因为对方的开心而开心。
互相取悦,彼此付出,就是女性情谊常有的模样。
甚至去年火了一个副业,陪拍,就是边陪逛陪聊,边帮忙拍照。女性更容易发现别人身上的美,也更容易提供真诚的情绪价值。
图源:四川观察
听劝同理,女孩们毫无保留地找模板、提建议、花大功夫帮忙P图,这样善意的举动,是这场跨文化交流能够成立的大前提。
就连听劝发生的平台小红书,也正因为女性用户偏多,所以社区生态更文明、交流更平和。你很难想象那些自卑的外国高中生如果去虎扑发一张照片求建议,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复。
在我们的文化教育下,女性更容易展现出一种利他的特质。分享、传递、互助,使我们快乐,而非占有和攫取。
图源:《重启人生》
一方面,这是因为女性长期处于缺乏资源的处境,不得不将感受作为资源来交换,承担起私人领域的情绪劳动。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也被无数声音告知要懂得为他人考虑,要会提供情绪价值,这种能力早已融进血肉,宛如本能一般。
但另一方面,这样的能力也让我们更会沟通,能够共情彼此,更容易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所以,女孩的社交场域里总是不缺彼此的情绪付出。就像杨笠之前讲的段子,闺蜜的情绪她会无条件包容,而不是像跟男性好友交心时,仿佛在对牛弹琴。
我们也是从和女性相处中才学习到,表达亲近并不需要贬低或者欺负,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赞美。
这些都曾是男性主导的世界里不值一提的特质。
男性主导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是「统治-服从」的二元关系,那要求我们放下共情能力,自我工具化,变成权力链条中的一环。
但女性的关系叙事里,我们更愿意讲述平等和自我成长。我们不沉迷于成王败寇的社达论调,而是相信在各自的人生剧本,每个人都可以活出最好的自我。
就像大洋彼岸的朋友们来到这里,大家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依然能够相互理解彼此关照。微小却珍贵的友谊如同枝桠般生长,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吗?
巴别塔看似没有尽头,但我们早已具备了共通的语言。
沟通、共情、友善、互助。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特质,才是牵引我们走向彼此的关键。
监制 – 她姐
作者 – 塔卡西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她姐玩呀~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