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那片神秘之地
说起中东,你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什么?是漫天黄沙中弥漫的硝烟,断壁残垣下百姓流离失所,还是石油富国的奢华与贫穷战乱国的悲惨对比?在大众的普遍印象里,中东仿佛总是与战火纷飞、局势动荡紧密相连。电视新闻里,频繁报道着巴以冲突的激烈交火、叙利亚内战的残酷血腥,让这片土地看起来危机四伏,似乎和平成为了一种奢望。而中东的女性形象,也常常被定格在黑袍加身、面纱遮面,她们在社会中似乎处于极度压抑的状态,没有自由表达与追求梦想的权利,只能默默遵循传统的严苛规训。
但真实的中东,真的只有这些吗?当我们被这些刻板印象主导时,一本名为《看不见的中东》的书悄然出现,试图打破这层厚重的认知迷雾,引领我们探寻那些被忽略的中东真相。
一位奇女子的勇敢旅程
《看不见的中东》的作者姚璐,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系,这位看似柔弱的中国姑娘,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坚毅与果敢。2016 – 2020 年,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中东的旅途,四年间,几乎走遍了中东所有国家,包括伊朗、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埃及、伊拉克、叙利亚、沙特等。她选择以 “沙发客” 的独特方式,住进了数十个中东家庭。这可不是一场轻松的旅行,语言不通犹如一道道高墙横亘在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与困惑时常出现,还有那糟糕的邻国关系,让行程随时可能陷入困境,战争残留的阴影更是如影随形,心理上的恐惧也需要一次次去克服。但姚璐凭借着自身少见的勇敢、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超强的执行力,硬是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闯出了一条路。要知道,她平日里还是个长途徒步和高海拔登山爱好者,或许正是这些经历,练就了她迎难而上的性格。
书中的中东万象
(一)女性视角下的中东日常
当我们透过姚璐的视角深入中东女性的生活,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于刻板印象的世界。在伊拉克卡尔巴拉市的一家婚纱礼服店门口,常常能看到身穿黑袍的女性对着橱窗内精美的婚纱流连忘返。她们虽然身着传统黑袍,可内心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歇,黑袍之下可能藏着时尚的高跟鞋,或是绣着精美花纹的裙摆。就像阿明,这位有着鲜亮红色卷发的女子,在准备德国留学申请的同时,过着有酒、有烟、有音乐的 “秘密生活”。她在传统观念浓厚的环境里,小心翼翼地把红发松散地扎在头巾之下,害怕招来异样的目光,却偷偷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努力为自己的未来打拼。妮露法住在郊区,每天不辞辛劳地打着两份工,仅有的休息日也不松懈,用来苦学英语,只为了有朝一日能存够钱奔赴巴黎,去看看那个只在想象中出现过的浪漫之都;帕瓦内,英语专业硕士毕业,她不甘心被困在家庭的一方天地当全职主妇,坚持去学校甚至免费的教育机构教书,用知识传递力量,追寻自我价值。然而,她们也面临着诸多无奈与困境,蕾拉儿时经历过巴勒斯坦的难民营生活,战争的创伤如影随形;诺瓦曾眼睁睁看着朋友被炸弹击中,生命在战火中消逝。可即便如此,她们依然没有放弃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在性别不平等的夹缝中,努力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与之相比,中国女性无疑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平等开放的社会环境里,能够自由地选择职业、追求学业,穿着打扮不受过多限制,个人权益受到法律的有力保障。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风采,为自己的理想全力以赴。但中东女性在重重束缚下,每一步前行都充满艰辛,她们的坚韧与勇气,更令人动容。
(二)多元文化的碰撞
中东,这片古老的土地,是多种宗教与民族的汇聚之地,不同信仰与习俗在这里相互交织、碰撞。在伊朗,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教义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每日五次的虔诚礼拜,到斋月期间严格的禁食规定,宗教塑造了人们的道德准则与行为模式。然而,在德黑兰等大城市的年轻人中间,又悄然兴起一股对现代生活的追求潮流。他们在私密空间里享受音乐、自由恋爱,与传统宗教习俗形成鲜明对比。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街头,你既能看到宏伟壮丽的清真寺,听到悠扬的宣礼声,又能感受到西方文化带来的时尚气息。当地的库尔德人,作为土耳其的少数民族,却因政治因素备受歧视,他们流传着一句谚语:“除了连绵的群山,我们没有朋友。” 饮食上,他们保留着游牧民族的习惯,不吃菜只吃主食,与其他民族差异显著。还有在耶路撒冷,犹太教徒们严格遵循着安息日的规定,每逢这一天,城市仿佛按下暂停键,店铺关门歇业,人们停止一切劳作,前往圣殿山祈祷,而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也都齐聚于此,不同宗教信徒怀着各自的虔诚在此处穿梭,偶尔也会因宗教仪式、圣地归属等问题引发争执,但更多时候是在相互尊重中共存。
(三)战火与和平的交织
书中,那些战争留下的创伤场景令人痛心不已。叙利亚的阿勒颇,曾经繁华的老城如今大部分沦为废墟,断壁残垣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凄凉,街头巷尾还残留着炮弹轰炸后的痕迹,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弹孔,仿佛是无声的哭诉。孩子们在废墟中玩耍,眼神里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沧桑,他们的童年被战争无情剥夺。在伊拉克,战争不仅摧毁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更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民众生活在恐惧与贫困之中,时刻担忧着炸弹的威胁,生命朝不保夕。但即便身处这样的绝境,中东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从未熄灭。在巴勒斯坦的难民营里,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人们依然相互扶持,努力维持着生活的希望,孩子们在简易的教室里认真学习,大人们则期盼着有朝一日能重建家园,过上安宁的日子。如今,巴以冲突再次爆发,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无辜百姓伤亡惨重,画面惨不忍睹。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书中所描绘的和平的珍贵,每一个生命都不该在战火中消逝,每一个家庭都不应被战争拆散。
这本书的独特魅力
《看不见的中东》这本书,文学价值颇高。作者姚璐文笔细腻而中性,既有着女性的柔情,能细腻描绘出中东女性眼中一闪而过的光芒、集市上香料散发的独特气息;又不失客观冷静,在叙述战争创伤、宗教冲突时不掺杂过多个人主观的悲叹或激昂,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力量。书中纪实性极强,70 余幅高质量的纪实与风光摄影作品,与文字相得益彰,仿佛带着读者亲临现场,看到伊拉克孩子在废墟中纯真却沧桑的眼神,触摸到伊朗传统民居墙壁上岁月的痕迹。
它带来的思想冲击更是振聋发聩,打破了我们对中东由来已久的刻板印象。让我们认识到中东女性不是只会默默忍受压迫的柔弱群体,她们在困境中积极抗争、追逐梦想;中东也并非只有战争与混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里,有着浓浓的烟火气,邻里间的互助、家庭聚会的欢笑同样动人。更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在战争、宗教束缚、性别不平等这些重重枷锁之下,人性中的坚韧、善良、对美好的向往依旧熠熠生辉,穿透黑暗,给这片土地带来希望之光,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自由。
读完这本书,我们收获了什么
读完《看不见的中东》,就像是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行。它让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身边的琐碎日常,而是延伸到了遥远而神秘的中东大地。那些曾经在新闻里一闪而过、模糊不清的画面,如今化作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在眼前。我们看到了中东女性在困境中不屈的抗争,认识到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奇妙,也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触动。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的幸运,让我们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又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与包容之门,让我们懂得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选择。它驱散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激发起内心深处探索的欲望。
此刻,如果你也渴望打破认知的局限,感受世界的多元与精彩,不妨翻开《看不见的中东》,跟随姚璐的脚步,开启一场属于自己的心灵之旅,去探寻那些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实,去拥抱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或许,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也会像书中的主人公们一样,在面对差异与困境时,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勇气与力量,收获成长与感动。
参考资料:
- 看不见的中东(图书)——豆瓣
- 探寻《看不见的中东》:揭开神秘面纱后的真实——叫老鹿吧
- 在中东当“沙发客”,她看见中东女性的日常——单读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欣文学,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5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