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观察社会,近日,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薪火新传”实践队深入重庆市合川区土场镇中心完全小学,开展了一场以“薪火相传育新苗,青春逐梦绽芳华”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由走访调研和课堂教学两部分组成,实践队员们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红色遗址传精神 调研走访寻方向
土场镇中心完全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系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三保育院(简称“直三院”)。支教活动开始前,实践队员们在校长郑晓玲的带领下,参观了“直三院”旧址。
据郑晓玲介绍,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三保育院成立于1939年,受中共中央南方局委派,革命家、教育家赵君陶担任首任院长。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直三院”先后保育了800余名儿童,为革命事业的延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图为土场镇中心完全小学校长郑晓玲向实践队队员介绍“直三院”。林少晶 供图
实践队员们在校长的引导下穿梭于旧址之中,实践队队长周凡浈感慨道:“直三院所承载的历史记忆让我深受触动,也更加坚定了我投身公益教育的决心。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承赵君陶精神,为乡村教育的繁荣贡献青春力量。”
此外,为充分掌握乡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实践队队员们深入开展了实践调研工作。他们通过调查问卷、家访、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进行采访等多种形式,详细了解了乡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现状。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与资料,有效地促进了后续支教活动的进一步规划与开展。
党史课堂育童梦 民族文化促团结
“打起手鼓唱起歌,唱得豪情红似火,各族人民跟着党,社会主义道路多宽阔……”上课铃声一响,《打起手鼓唱起歌》这首经典的新疆民歌便在土场镇中心完全小学二年级的教室里回荡。两位维吾尔族队员通过新疆特色介绍、合唱课程、舞蹈教学及成果展示四个环节,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窗口。小小的课堂,如同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在孩子们心中奏响。
为增强孩子们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薪火新传”实践队还采用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党史知识巧妙地融入红色拼图游戏、党史故事讲述、知识问答小竞赛以及创意手工活动中。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争相发言,气氛热烈。实践队员们则以小红星贴纸和精美的笔记本作为奖励,鼓励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党史。
周凡浈介绍说,少年儿童时期是塑造理想和价值观的关键时刻,“薪火新传”实践队通过课堂互动、实践体验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为培养新时代具有爱国情怀和民族团结意识的小公民贡献力量。
图为党史课堂上实践队员与学生合影留念。陈昕雯 供图
特色课程拓视野 美育塑魂筑未来
“薪火新传”实践队依托新闻传媒专业特色,推出了系列美育课程,旨在拓宽乡村儿童视野,以美育塑造梦想与未来,助力乡村小学美育的育人成效。
“原来废弃瓶盖也能有新用途!”土场镇中心完全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惊叹于废弃瓶盖的新生。在趣味手工课堂上,实践队员们巧妙地利用瓶盖的多样形态与色彩,引导孩子们亲手创作,将废旧物品转化为艺术品。从教授道具使用方法,到创意启发与实践操作,再到作品展示,趣味手工课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提升了他们的艺术素养。
摄影课堂则如同一扇窗,让孩子们窥见了大千世界的精彩。实践队队员们通过教授相机原理及使用方法,激发孩子们对摄影的兴趣。随后,“环游中国,城市光影”的作品赏析与“发现最美中国红”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镜头下捕捉生活的美好,学会在细微处发现美、记录美。
图为实践队支教结束合影留念。林少晶 供图
支教活动结束后,当问及上课体验,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开心”让每位实践队队员倍感欣慰。“薪火新传”实践队指导老师易安琪表示,“这次实践活动对研究生同学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让大家能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提升自我。”未来,新闻传媒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合川区土场镇中心完全小学的合作,打造学院特色实践平台,积极为乡村孩子提供更多样化的第二课堂辅导和关爱服务。(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林少晶)
本内容转载自中国青年网,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参考使用,本内容观点不代表欣文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