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调查日照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促进协调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的关系变化,2025年1月11日,实践队员深入日照蓝碳计划及周边海域服务点,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总结土地利用转型与碳排放协调的成功经验,探索其在文旅产业融合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创新应用方式。
顺应时代变化,探寻转型新路径
实践队员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得知,村子通过一座仅能停泊百余艘渔船的码头与陆地相连。这个码头,是岛民出入的唯一途径。实践队员在当地进行了采访并了解到该地已经将“星岛蓝碳计划”作为当地文旅融合的重点项目,在实现土地多功能利用的同时,积极探索碳排放的协同调控策略。当地的土地利用已然从当初的农业转为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利用方式。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实践队员充分地理解了该计划对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权衡的实践探索,工作人员讲到:“该计划使文旅融合与生态保护并重: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18.4公顷,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系统。星岛奇幻乐园、星尘旅行者hotel等旅游设施的建设,巧妙地融入了周边的山海风光,避免了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和生态破坏,而且该项目还利用荒地和废弃盐田,建设了湿地景观和滨海绿化带,增加了土地的生态功能,还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生态旅游体验。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星岛蓝碳计划的实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图为实践队员向工作人员了解当地的土地利用变化。代明阳 供图
实践队员通过调查数据得知,该计划的实施每年为桃花岛村增加集体收入20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的发展。项目还优先吸纳当地居民就业,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了土地利用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有机结合。这样有效的积极的探索,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并且实践队员认识到,这样的一个适合当地的土地利用转换策略值得各个地方学习,值得大家对此进行有效的宣传科普。实践队员还对“蓝碳计划”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其中张大爷说到:“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广泛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并且桃花岛周边海域拥有丰富的蓝碳资源,项目也积极地开展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增加海洋碳汇能力。同时,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减少了海洋污染和碳排放,实现了陆地与海洋碳排放的协同调控。”
图为实践队员向游客进行相关科普和问卷调查。代明阳 供图
土地转型新理念,碳排调控新未来
在深入研究和探讨“星岛蓝碳计划”之后,实践队员们通过采访相关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和反思。实践队员们认识到,新能源技术的运用以及蓝碳生态系统的构建,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还必须依赖于尖端的技术支持。面对这些技术上的挑战和资金上的短缺,项目团队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他们建议,项目团队应当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获取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此外,合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的相关扶持政策,对于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样至关重要。实践队员们还强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碳排放的协同调控,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为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实践队员们建议项目团队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册和环保手册,以及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环保理念的传播。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导公众参与到低碳环保的行动中来,共同为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图为实践队员的深入探讨与总结。代明阳 供图
“星岛蓝碳计划”的完美落地,实践队员从中认识到可以通过贯彻“碳泽智行”的想法,在多种土地用途之间找到平衡,同时减少碳排放保护自然环境。这个计划通过一些新的设计思路、高科技和好的管理方法,既帮助了经济发展,又保护了家乡的自然环境。以后,随着技术越来越先进,大家也越来越重视环保,实践队员相信“星岛蓝碳计划”会成为很多地方学习的榜样,帮助我们国家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图为“碳泽智行”社会实践队成员合照。逄兰 供图
本文来自作者V-ing原创投稿,不代表欣文网任何立场,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并且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5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