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能源领域的变革成为乡村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各地区的能源消费模式也出现了显著差异,这为能源政策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深入了解乡村能源现状,剖析其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心系农情”社会实践队奔赴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大亨村,开展了全面细致的乡村能源消费调查,深入了解农户的能源使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探寻乡村能源发展历史进程,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村民的能源使用现状。杨大森 供图
能源转型:从柴油迈向太阳能电能
大亨村,这座镶嵌在山水之间的村庄,宁静而质朴。调研团队抵达后,团队成员迅速展开工作,首先与村支书取得联系。据村支书介绍,在过去,村里能源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煤炭和生物质能。冬季家家户户依靠煤炭取暖、薪柴做饭,“那时候,一到冬天,村里到处都是烟囱冒烟,虽然暖和,但环境污染不小,而且砍柴、运煤也费时费力。”
在农户走访过程中,村民黄昌会家的情况颇具代表性。他家的院子里还堆着尚未用完的煤炭和一些柴垛。“烧了大半辈子煤和柴,习惯了,不过现在也在慢慢尝试新东西。”黄昌会说道。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引导,村里部分农户开始引入太阳能设备。王兴会家便是其中之一,他家屋顶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显眼。“自从装了这个太阳能热水器,热水随时都有,方便得很,还能省不少电费。”王兴会笑着说。据统计,目前大亨村约有40%的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在生活热水供应方面已逐渐崭露头角。
图为村民王兴会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杜嘉润 供图
在农业生产领域,能源使用也在悄然变化。村里的农田灌溉,以往主要依靠柴油抽水机。“柴油价格不断上涨,成本越来越高,而且加油也麻烦。”王大爷无奈地表示。如今,他在政府补贴政策的支持下,购置了新型的电动灌溉设备,并配套建设了小型光伏发电站。“这套新设备不仅用电成本低,而且操作简单,光伏发电还能余电上网,增加一笔收入。”通过对村里多个种植户的调查发现,电动灌溉设备在规模种植户中的普及率已达到30%,且呈上升趋势。
图为大亨村农田风光。冯宇佳 供图
基建先行:构建乡村储充基础网络
然而,调查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尽管太阳能在生活领域有一定应用,但光伏发电的推广面临储能难题。由于缺乏高效、低成本的储能设备,太阳能电力在夜间和阴雨天无法稳定供应,限制了其在农村电力供应中的占比。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方面,村里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随着部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成为了该村的一大难题。
从能源供应稳定性来看,乡村电网虽然经过多次升级改造,但在用电高峰期,电压波动和电力不足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夏季农忙时节,农业生产用电与生活用电叠加,电网负荷较大。针对光伏发电的推广储能难题,政府计划建设村级集中式储能站。将村里多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集中存储起来,统一进行管理和调配。同时,村级集中储能站可以与村里的公共设施用电(如路灯、灌溉设施等)以及村民的用电需求相结合,在用电低谷时存储电能,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起到调节村里电力供需平衡的作用。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方面,政府计划出台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使用优惠等,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乡村充电桩。可以通过租赁土地或与乡村企业、农户合作等方式,在乡村加油站、农家乐、民宿等地建设充电桩,实现多方共赢的新路径。同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乡村,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村民普及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相关知识,包括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充电方式、充电注意事项等,提高村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此次乡村能源调查全面展现了大亨村在能源转型道路上的成绩与困境。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推动,乡村能源有望逐步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走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通讯员 杨大森)
图为心系农情实践队合照。李珂 供图
本文来自作者匿名用户原创投稿,不代表欣文网任何立场,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并且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5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