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研究热点。为了探索科学真理、助力生态发展,曲阜师范大学“碳泽智行”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1月24日奔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开展了一场深入且全面的实践调研活动,力求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精心筹备,开启实践征程
抵达蒙阴县后,实践队第一时间与当地政府部门、村委会取得联系,表明调研来意。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队员们获取了蒙阴县土地利用的历史数据、土地规划文件等重要资料,初步了解了当地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脉络。这些资料为后续的实践调研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实践队结合蒙阴县的地形地貌、产业分布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队员们依据专业特长和技能优势,分为问卷组、访谈组和数据分析组,明确各小组的任务和职责。
图为“碳泽智行”实践队队长为队员制定实践目标和实践计划。尹新颖 供图
深入基层,开展问卷访谈
问卷组深入蒙阴县的各个乡镇、村庄,在集市、村落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发放问卷。队员们耐心地向村民讲解问卷的填写方法,确保问卷填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队员们还与村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一位种植果树的村民表示:“这几年果树种植规模扩大了,但是施肥、打药、灌溉这些都需要消耗不少能源,不知道对环境有没有影响。”这一反馈引起了队员们的高度重视,为后续的调研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访谈组与农业部门工作人员交流时,工作人员提到:“为发展果树产业,政府给技术、发补贴。可有些农民为增产,化肥、农药用得太多,土壤板结了,碳排放也跟着增加。”在一家果品加工企业,队员与负责人交流。队员询问:“企业在环保上有什么困难吗?”负责人无奈地说:“我们也想降碳,可环保设备太贵,企业资金紧张,负担不起。”
图为实践队员对蒙阴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李英姿 供图
数据汇总,挖掘内在联系
实践队经数天问卷发放和访谈,收集到大量一手数据。数据分析组迅速投入到数据整理与分析工作中,运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梳理访谈记录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分析发现,蒙阴县近年来随着果树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带来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与碳排放相关的问题。例如,果树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增加,其生产和运输过程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果园灌溉所需的电力、水资源消耗,以及果品加工企业的能源消耗等,都对当地的碳排放产生了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部分山地被开垦为果园,森林植被减少,影响了区域的碳汇能力。森林作为重要的碳汇载体,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然而,随着果树种植面积的扩大,森林面积减少,碳汇能力下降,导致碳排放与碳吸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同时,一些村庄的建设用地扩张,占用了耕地,也改变了土地的碳循环模式。耕地在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固定碳。但建设用地的增加使得耕地面积减少,碳固定能力减弱,进一步加剧了碳排放问题。
图为实践队员实地考察蒙阴县土地利用状况。李英姿 供图
“碳泽智行”实践队在蒙阴县收获颇丰。队员们深入基层,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对当地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的关联有了深刻洞察。这些资料不仅为后续学术研究筑牢根基,也为当地政府制定合理土地利用政策、推动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队员们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对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感更强。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实践队提出多方面建议,涵盖农业绿色生产、科学规划土地用途、助力果品加工企业节能减排等。未来,实践队也将持续深耕,为推动地区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通讯员 李英姿)
图为“碳泽智行”社会实践队合照。逄兰 供图
本文来自作者V-ing原创投稿,不代表欣文网任何立场,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并且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5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