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你平时关注过古迹遗址吗?
自 1983 年起,每年的 4 月 18 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主题是「《威尼斯宪章》60 周年与时代挑战」。
保护古遗址不仅有政策意义,更是要保护一种只有时间能带来的宏大而厚重的自然力量。
因此,央视新闻与 @知乎 共同发起「古遗址提名大赛」。保护古遗址,从发现开始。
本周#宝藏答主#栏目,一起认识那些关心古迹遗址的宝藏答主,看看他们的经历与思考。
一个对未知事物永远保持好奇心的理论物理专业在读研究生,在专注耕耘自身专业领域的同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当她第一次走在汉长安城前殿遗址的西宫门街,第一次踏步于阿房宫夯土台上的遗址公园,那一瞬,切身体会到了古遗址的魅力就在于,当我们抛开时间的维度,每次亲身游历都是与历代帝王将相擦肩而过的一场邂逅,这无疑是一场最生动的历史课。
@弦歌拾壹 最喜欢的古遗址是秦咸阳宫遗址,因为始皇帝就是在这里办公行政,运筹帷幄,统筹推进了大一统进程。秦统一六国后,这里也一直是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当她亲眼见证咸阳宫一号宫殿所挖掘出的具有现代审美艺术的地板砖、陶制排水管道、用于储藏肉制品的深井装置和与现代地漏结构毫无差别的排水装置时,2000 多年前始皇帝的饮食起居和办公环境仿佛历历在目,可以说这是和始皇帝跨越时间的一场无声对话。
自由撰稿人 @Devils-沧浪 专注于还原中国古城历史格局并发掘其规划思路与人文内涵,最早是惋惜于古迹文物尤其是古城历史街区的流失速度太快,希望能在其被毁灭前亲眼见到并且能抢救获取些影像资料,随着了解加深,逐渐专注于此领域。
他最喜欢的古遗址,是铁瓮城遗址。因为这处遗址保存至今的面貌非常特殊,一座标志着镇江建城起始、且历代沿用为城市中心的古遗址,如今却被肆意生长的居民住房覆盖在遗址之上,原有的肌理与遗物就在看似杂乱无章的「棚户区」里以古今重叠的方式保存,虽然不太符合一般人想象中古代遗址的呈现状态,却充分展现了一座城市在经历了漫长时光的生长过程中蓬勃的生命力。
如果说非专业的人们能为保护古遗址做些什么,他认为首先就是「知道」,知道古遗迹的存在,知道古遗迹是对今人依然有着深远意义,知道它是完全有能与现代生活、现代城市共存之方式的,而不是在对其漠视、茫然、无知的状态下,以傲慢的心态任由其在默默无闻中消亡。
答主 @Zpuzzle 形容自己:码字下笔万言,见面基本社恐……
提起和古遗址的渊源,他从前居住的小镇曾在百年前的战乱中被洪水淹没,镇上残存的古迹遗址和不时能在河道、土堆里挖出的箭头,仿佛在时刻诉说着历史,或许正是这些让他自小对于古遗址有一种亲近感。
本科及硕士阶段在西安读书,接触了阿房宫、大明宫等众多古迹遗址,让他真正对古遗址产生了兴趣。
他喜欢的一个古遗址,是大明宫遗址。因为当时去看的时候,还未建大明宫遗址公园。残砖断瓦被高楼大厦环绕,兴废之感更为强烈。
他认为保护古遗址的方式,是类似滕王阁、黄鹤楼这样在遗址附近重建,既能让人感受当年的风光,也不至于破坏历史遗迹。这样保护估计与旅游开发也可以兼得。
从研究生到文艺学博士,从热点问题评论到专业的深度探讨,知乎也一路陪着 @Zpuzzle 成长,让他能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持续创作着。
作为一个理工女,虽然高中历史从来没及格,却在旅行后开始对历史感兴趣,她对古建筑的兴趣始于故宫。第一次去故宫游玩,跟着讲解员从午门走到神武门,听着他讲述每座宫殿里发生过的故事、各种建筑的细节构造,仿若有种推开一扇门,看尽了两朝三世六百年的错觉。
可以说,古建筑/遗址虽旧,可我与它的相遇和相识,就像是遇到了一位有着丰富阅历的朋友,每一次见面,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她最喜欢的古遗址是敦煌莫高窟,原因就像余秋雨书中所写:看敦煌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本期推荐的宝藏答主,你最想关注哪一位呢?留言区分享一下吧。下一期宝藏答主栏目,敬请期待!
题图来自:大秦帝国之纵横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