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反向考研”频登热搜,越来越多985、211的名校学子在考研流动中涌向了双非院校。
在这个学历焦虑的内卷时代,“只求上岸不求名校”成了考研党的新命题。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多少人原以为守得云开见了月明,却没想到遭到了当头一棒——随着录取通知书一道而来的,是高校不再提供住宿的通知。
发现没了宿舍的学生开始担忧起自己的研究生生活,那些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也在瓦解崩塌。
随着越来越多的名校加入这个行列,被波及的准研究生也越来越多。
一二线城市城市动辄三五千的房租和高昂的生存成本,让“居大不易”成了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们的社会第一课。
那么,研究生的宿舍,究竟都哪儿去了?
同人不同命,宿舍也不例外
“上大学住宿舍”,在人们的认知里,学生宿舍是高校不可缺少的“配套设施”。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宿舍是由国家全额投资建造、学校管理、无偿或象征性低收费分配给在校大学生的住所[1]。
但随着高校学生住宿体制的改革和时代发展,宿舍已经不是研究生招生的“标配”了。
况且,高校为了招生和发展,相关资源与基础设施往往会优先考虑本科生,毕竟总不能让刚满18岁独自求学的大学生们,上来就体验一把“都市求生”。
高校宿舍通常优先提供给本科生 / 图虫创意
但“考上研没有宿舍住”的情况,普遍产生于招生更为火爆的顶尖学府,因为普通高校可能连研究生名额都招不满,配套资源自然也难出现紧缺的情况。
比如,在名校林立的上海,上海海事大学作为普通的公办大学,在硕士招生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2023年金融学专业原计划招生全日制硕士15人,但录取名单中只有2位[2],且在校方发布的硕士宿舍的安排中,也不像其他985、211高校那样对于不同类型生源限制众多,能够为所有硕士生提供宿舍[3]。
而老牌名校复旦大学,则在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除部分类别外,不安排专硕生在校内的住宿[4]。
校舍资源短缺的情况在名校中更为普遍,然而名校们并不是对所有研究生都不提供住宿,在他们的招生简章中对于统招硕士有着明确的“等级划分”。
研究生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分为学硕和专硕 / 图虫创意
这也是大多数名牌大学硕士培养的实际情况。以复旦大学为例,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学硕和专硕的培养目标区别在于,学硕旨在培养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5] ,而专硕旨在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6]。
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无非是高校培育人才的战略,可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专硕们不能享受配套校舍资源的待遇,难免让人心觉不公。
早在2018年,北大专硕学子就曾在个人账号发布过一封《为了留在北大,我可能要花二十万》[7]的自白,一经发布就引爆学术圈,也把“专硕没宿舍“的事实摆到了台前。
由于宿舍资源有限,许多高校不为专硕学生提供宿舍 / 图虫创意
除了北大,南京大学也在2024年的硕士招生中提到虽然不为专硕提供宿舍,但会给予其相应的交通补贴[8]。
还有些高校按照选拔方式做校舍的分配规定。除了常见的一般考生之外,全日制硕士录取的同学之中,通常也包含了部分定向就业的名额,也就是参与国家政策资助的专项计划或由指定单位或机构出资委培,毕业后需要履行定向就业协议的情况。
以厦门大学为例,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就明确规定:“被录取为全日制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学校不予安排住宿[9]”。
顶着名牌大学的title(头衔),可怎么连保障学生基本生活的宿舍都不够用了呢?
宿舍都去哪了
宿舍不够的首要因素,势必要考虑到高校的研究生扩招。
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到2021年达到约118万,11年来增长一倍多;2022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了124.25万人,同比增长5.61%,这一数字是十年前的两倍[11]。
尽管招生的幅度在放缓,但整体来看高校研究生的体量仍旧在迅速膨胀。
在这种扩招背景下,确实让更多的学生有了上岸机会,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优秀人才,但是扩招的背后面临的是配套资源跟不上的尴尬处境。
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长 / 图虫创意
那么,这些年来高校就没想过扩建校舍吗?
其实早在1999年,全国高校就掀起过一阵扩建潮。但到了2010年,由于高校的基础建设逐渐完善,对于校舍建设的投入力度也开始放缓。
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王应密教授指出:“2000年到2019年间,高校校舍建筑面积平均增幅仅为3.35%,这一数据远低于研究生扩招人数12.6%的年平均增长率。”
很明显,校舍的扩建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研究生的扩招步伐了。
再加上毕业要求日益严格,无论是主动延毕还是被迫延毕,“延毕”一词的确已经成为了硕士们口中的流行热词。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上学上到一半主动延毕,只为给自己Gap(间隔年)一下放个假去“看世界”。
教育部的公开数据显示,研究生的滞留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12]。宿舍的分配不仅要考虑在读本硕博,还要满足滞留学生的住宿需求[13]。
高校学生需求量大,宿舍等配套设施紧缺 / 图虫创意
“僧多粥少”的高校资源,势必无法满足庞大体量的住宿需求。如果真的到了无宿舍可住的地步,拼劲全力上岸的同学们又能怎么办呢?
一定会有人说:“租房不就好了吗?”,话说得容易,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租房APP中以复旦大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在寸土寸金的五角场,学校附近3公里内,月租金在3000元以下的房源仅为11户;不仅如此,支持“短租”的房源为“0”,这就意味着寒暑假就算无人居住,房租也要照付。
除了房源短缺,大规模的校外住宿更是会出现协调问题。曾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的同学坦言,校外公寓要8个人共用卫生间,夏天时常会因洗澡而产生争执[14]。
除了生活上的不便,校外租房也造成了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比如,身份不固定的陌生室友和其未知的生活作息,无良房东恶意克扣押金等等。以上种种也给校方的统一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可见,校内修缮以及新建校舍才是宿舍问题的更优解法,那又为何迟迟没有提上日程呢?
新建宿舍,难上加难
说起新建校舍,绝大部分人一定会认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影响校舍建设进程的首要因素。
但各大高校迟迟不推进宿舍的改造和新建,单纯就是是因为没钱吗?
答案倒未必如此。没有宿舍的不幸是相似的,但确实各有各的难处。
复旦大学的公开信息可查,2022全年决算收入136亿元,用于住房保障支出的只有1.7亿元,占比不足2%[15]。
现阶段的老旧校舍账面余额普遍较少,而维修改造项目经费金额普遍较大,基建部门很难执行校舍的改造和出租[15]。加之国家层面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在专款专用的情况下,高校很难拨出额外的资金去进行宿舍翻新。
部分高校本部宿舍老化,设施相对而言较为陈旧 / 图虫创意
除此之外,部分高校会把有限资金优先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引进、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甚至存在为提高综合排名而斥巨资建设“门面工程”的情况[16]。
对此,在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把高校学生宿舍作为专项建设内容单列,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17]。
那么有了充足的专项预算支持,校舍工程就能顺利推进了吗?
事实上,高校对于校舍修建面临的问题和风险远比表象复杂得多。
大多高校校舍位于使用年限过久的校本部,经年风化建筑老旧,居住条件不及新校区。在社交论坛上内蒙古大学的学生直言校本部条件差,学生都抢住新校区[19]。
多数高校的校本部毗邻繁华的城市中心,土地资源紧张,留给高校拓展校舍的空间不大。加之历史悠久,校园里随处可见文化遗产,都不便“翻新”。
比如吉林大学除前卫南区以外, 其余各校区教育用地开发均超过半个世纪之久,受保护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占一定比例, 难以翻修[17]。国家发改委对于这种老旧校舍的态度,也同样是“应保尽保”[18]。
那么,对于在城市的新区拥有新校区的高校来说,避开了城中心的昂贵、拥堵以及老城保护,新建校舍就能更方便吗?
答案或许仍不尽人意。高校修缮工程项目金额小、数量众多,高校校区多有分散,复杂的情况为修建加大了难度[20]。
校舍施工周期长,给在校生造成许多不便 / 图虫创意
以太原科技大学为例,至善苑研究生宿舍作为新校区项目,全年建设预算400万元[21],约占全年总支出的比例0.37%。仅仅是部分宿舍和食堂的土建、装饰、安装设备购置等项目,招标段合同估算价就约46万元[22],此外还会有水、电、管道等其他的项目。
繁琐的工程立项,为校舍建设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因此,多数高校也和太原科技大学一样,选择分情况单独修缮,而非在同一时间段集中完成校舍翻新。毕竟校舍施工从立项启动再到交付,动辄以年为单位的周期,不仅会影响在校生源的安置,也会对招生产生不小的影响。
复旦大学官网的公开信息显示,位于江湾校区的学生宿舍,仅仅是电相关的工程施工周期就长达290天[23],更别说工程体量更大,造价更高的整体新建了。
辛辛苦苦上的岸,还没缓过劲儿来,又要去租房的深坑里继续扑腾了。无奈之下,准研究生们也只能安慰自己一句“学海无涯苦作舟”了。
浪潮内容编辑(外包)
多岗位实习生及线上作者
点击下方链接,投递你感兴趣的岗位
推荐阅读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果果子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