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作者 | 芙兰

本文转自浪潮工作室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五月中旬,最纠结的可能就是那些专业成绩优秀的大学生们了。


这个时候,学年即将结束,各个高校的各个专业也已经公布出来了转专业要求的细则和接收人数。而恰好够到资格的大学生们,每一个人都要重新面临一次“高考报考”般的纠结——自己到底要不要抓住这个机会换专业。


如果换,自己过去一年学习的东西全部付诸东流,且还要修习更多的课程;如果不换,转专业的机会转瞬即逝,不去热门专业自己会不会后悔。


转专业被很多大学生视作为数不多的“改命”契机,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转专业,比高考还卷

读到自己想读的专业,其实是一种难得的幸运。很多人都是进入学校才知道自己不小心选上的专业到底有多不适合自己,只有转专业才能让自己这块“金子”闪闪发光。


像是现代诗人林庚原本被清华大学物理学系录取,在读完大二以后才燃起了热爱文学的火花,选择转入中文系。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钱伟长则是高考录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后面因为立志要科学救国,才转入了物理系。

可见,上世纪30年代的清华大学转系并不难。1930年清华大学规定在校生一年级之后,后续每一个学年的开始都可以找系主任进行审核,对转系并没有额外的硬性要求。而现在转专业政策可没有当年宽松,只凭着自己对于专业的一腔热血肯定远远不够。

例如,林庚如果生在现在,便会因为错过了清华大学大二春季学期的最后一个转系窗口期,而无缘中文系。

现在转专业一般还会加上很多对于成绩的限制,这也是转专业悖论:想放弃这个专业,就得先把这个专业读好。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另外,很多学校都会硬性要求转系学生不可挂科。想转系的学生只要某一门马失前蹄,老师“不捞”,就与转专业的机会彻底无缘。

部分专业还会额外限制申请转系学生的单科成绩与平均成绩。一项针对上海40所本科高校的研究显示,当地32.5%的高校对于转专业学生的成绩有所要求。

像是上海财经大学就要求转专业学生成绩绩点(GPA)应达到3.4/4.0及其以上,高等数学或英语成绩不低于80分。而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想要转专业,则是要核心课程GPA排名需要达到专业的15%。可相比之下,上海交通大学全系前30%的优异成绩,保研都绰绰有余 。

而且即使是费了老大劲儿名列前茅也不一定能够转专业成功,毕竟很多热门专业还需要“差额录取”。


一项研究针对38所985高校的调查显示,有36.8%的高校转专业包含学生申报、院系遴选、学校审批三个流程,也就是说,热门的专业可能还要从中优中选优,经过另一轮遴选。像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会综合高考成绩、在校成绩、面试成绩等多维度评分,有一处做得不够好就会落选。


此外,转专业一般还会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读其他专业的课程。


像是北京大学许多学院招收学生时,都需要参与相关专业的笔试考核,并且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均要求修完拟转入年级教学计划要求的学科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比如生命科学学院的计划,四年需要学150学分,平均每学年30多学分,也就是每周需要多上7节大课 。


一年里想要修习两个不同专业的必修课程当然很有难度,所以很多时候转系生不得不降一年级重新读起,仿若复读。西安交通大学的电气学院甚至不给多修课的机会,想进来就必须得降一级。


“专业选得好,天天像高考”,这句话从来都不是玩笑。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低开高走难,高校比你更精明

可惜的是,即便是你下定决心发愤图强,也不一定就能去上你想去的专业。大学虽然都给了看似宽松的政策、尊重个人发展意愿,但实际执行时可谓是“围追堵截”。


很多专业在招收转系生的时候都要求了高考时报考的科目与成绩,如果选的科目不合要求,那么想转专业只能回高中“重开”。


像是大部分理工类专业,都会要求学生高考的时候选择理科,部分新高考政策推行的地区还对高中选科有所要求。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转系生接收要求中转系就要求,高考改革省份需要选修物理,非高考改革省份必须是理科生。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成绩够得上理想大学分数最低的专业,那么就可以通过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再转到热门专业。但这种小心思哪里瞒得过各大高校的眼睛,那些有录取“红利”的专业,更容易被限制转出。


就像是很多学校推行的“强基计划”,是为社会选拔基础学科科研人才的一项举措。由于是基础学科,并不会像近年来计算机等专业那般热门,相对而言分数也并不高。

但是大部分高校都会明确要求“强基计划”的学生不可转出,例如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就曾明确表态,“强基计划”学生在本科阶段不允许转专业,对基础学科兴趣不大的学生,即使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大学,也将面临无法转专业的困境,这样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

想靠着低分进入名校,再靠努力学习转专业?想都别想,低进就别想高开。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平心而论,转专业这件事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准狠”。

快,就是要快做决定,最好是尽早定下目标。毕竟很多学校对于转专业的时间都有所限制,一般只有一到两个申请窗口。如果那个时候没有想好,错过就是错过了。

准,就是要清晰地锚定目标专业。高考还可以选几个不同的专业志愿备选,而转专业时大部分高校只让学生选择一个目标专业。到底选热门冲一冲,还是选冷门的稳一稳,这都需要再三地思量。

狠,就是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千万别后悔。毕竟如果因为着急而下了决定,那转专业的学生们迎来的可能是更深的绝望。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研究显示,绝大多数高校仅给予学生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如果进入了新的专业又发现自己不喜欢,那么想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可见,大学生们想转个专业犹如走钢索,哪怕不小心走错一步都没办法成功“上岸”。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来去自由,需要海量教育资源

一项调查研究调查了超过1000名的高校师生,结果显示大学生转专业的最大两个原因其实就是“学业挫折”和“就业前景”。

也正因为如此,专业的热度比较集中和两极化,“四大天坑”和“计算机科学”哪个在学生心中地位更高显而易见。大部分学生也是希望从相对冷门的学科转到大热的学科中去,计算机这类热门学科也一直是这几年转专业的热门选择。

为什么就不能让学生们自由选择喜欢的专业呢?

原因正在于看似人人能上的大学,内部也是僧多粥少,教育资源实在有限。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师生比也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质量,而在大陆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如今中国普通本科的师生比已经达到了1:17.51,直逼教育规定的规定的1:18的最低师生比要求。如果再额外招生,根本无法保证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

对于那些教学资源更充裕的海外名校的学校,自然有着更自由的转系办法。


师生比1:6的耶鲁大学,大一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只需要学习通识课程,到了大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专业。师生比1:7的哈佛大学,在转专业的时候也并没有成绩要求,只需要填写自己转专业的理由即可。

相比于注重某个学科的核心“课程”,国外的高校体系更看重学生们的通识教育。而且依据国内目前的本科生管理体系,即便是放开转专业制度学生也不会轻松太多。

例如,哈佛的本科生可以在主修领域的基础上,再选择一个与主修专业并不关联的第二研究领域。而且,哈佛的学生会修习大量的通识课程,美学、社科、历史等通识课程会占到课程计划的25%。也就是说,即使不转专业也有足够的时间学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内容。

对比之下,中国的高校通识课程占比并不高。清华大学部分专业的本科生通识选修课仅有13学分,甚至占不到毕业所需学分的10%。如果想要在原本的专业之上再修习其他领域,选择也相对有限,在所有的88个本科生专业里,清华大学2024年仅有41个专业开放辅修选择 ,不足50%。 

也就是说,各个专业之间的信息流通相对于国外仍然较小,转专业的壁垒自然也就更大。想要转专业,自然也没有国外高校那么容易。这才有了之前所提到的降转、额外上课的情况。


关于转不转专业,真的不用太过纠结。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固然是好,但是没转成功也不见得真的错过了什么。有研究表明,超过三成半的毕业生存在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高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也有错位。

换句话说,即使你真的能排除万难转专业成功,最终的工作也可能和原本期待的行业没半毛钱关系。怎么说呢,有志者事竟成,卷卷实习也不错。

中配图来源于电视剧《二十不惑》剧照


推荐阅读

哪家店的纸吸管最难用,看完再也不想喝奶茶了

为什么超市卖的鸡蛋上没有屎

我们暴力测评了17张手机膜,真不是越贵越好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点击名片关注,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END-

值班编辑 | 阿车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南风窗原创纪录短片

 《疯狂宠物家》 

看宠物如何捕获人类。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seakykyyy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2024年南风窗杂志全年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直接订阅
大学转专业,怎么就这么难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全网转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12215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1日 13:27
下一篇 2024年5月21日 13:27

相关推荐

  • 一动就出汗的人,是身体虚?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八月一到,天气就像蒸笼一样,你会发现,身边有的人,稍微一活动就出一身汗,而有的人却不怎么出汗。有人说,一动就出汗的人,是身体虚。真的是这样吗?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一个事——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汗? 人为什么会嗷嗷出汗? 出汗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是人体为适应周围环境进化出的“实用功能”。出汗可以将体内部分尿素、乳酸、脂肪酸和少量的无机盐等物质排出…

    2024年8月21日
    3500
  • 这些深夜直播间,玩儿得真大胆!

    这几天,我才发现我也挺傻的。 因为我也被和这种直播差不多的开蚌直播骗了很久。 @星视频 不是,开蚌取珍珠里的珍珠竟然是现塞进去的?! 那我熬夜看开蚌直播看到两三点的那些日子到底算什么啊??? 开建盏是假的,开蚌也是假的,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真的啊!!! 所以说,我一直喜欢的神秘感,其实都是别人精心策划的骗局…. 对啊,一是要开壳,二是要从肉里挤出来,看起来…

    2024年8月23日
    6200
  • 初中生把同学写进黄色小说:请不要忽视“看不见”的校园暴力

    阳乙苏 广西大学 ——2024年度红网“青椒计划”系列作品 近日,一起涉未成年人名誉权的纠纷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初中生小花以同班同学小美的真实姓名为角色,撰写并发布了黄色小说,在同学之间广泛传播。法院判决被告的监护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医疗费及精神抚慰金,监护人未主动履行,直到法院送达了《预罚款通知书》,迫于压力,监护人才同意履行判决。…

    2024年7月5日
    14800
  • 北京人讨厌的柳絮背后,有一个过敏产业链

    每一种痛苦,背后都有它的商机。 文 | 文静 编辑 | 龚正 来源 | 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 最美人间四月天,有人踏青赏花,有人流泪回家。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100人当中就有40个人会过敏,抗过敏产业市场近300亿。氯雷他定成为抗过敏药中的硬通货,有时晚间遇用药高峰,还一粒难求,全国30多家内外资企业在争夺这一市场。人类过敏史持续几个世纪,…

    2024年4月26日
    16900
  • 小米发布会突然官宣,这新机让无数米粉兴奋炸了

    上次和大家伙说过,今年年初那会儿,雷总表示要把更多精力放在造车上。 索性大手一挥,把小米手机业务,交给了卢伟冰来处理。 后面出的新机嘛,倒是没啥问题。 只是小米手机发布会缺了雷总,总感觉少了点灵魂。 不过今天一大早。 雷总就官宣年度演讲,定档 7 月 19 日晚上 7 点。 同时红米 K70 至尊版,MIX Fold 4,MIX Flip,小米手环 9…等一…

    2024年7月18日
    94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xinenw@qq.com

邮箱B:xinenw@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23:30;周六周日10: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欣文网内容建设升级中,欢迎您参与意见征集进行评论,只为打造更好的内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