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立医院现倒闭潮
近年来,公立医院倒闭的现象屡见不鲜,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梅州市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家始建于 2009 年的市直公立综合性二级医院,在欠薪 10 个月后宣布破产。医院员工表示,此前毫无征兆,突然被通知离职,不管有无编制都不能上班了。
其实,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2022 年,四川乐山市一家公立二级医院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因连续几个月未发基本工资和交纳社保而关闭。此外,全国范围内还有多家二级医院面临着拖欠薪资或难以为继的困境。
数据显示,2023 年 3 月公布的《关于 2021 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中,全国 5456 家二级医院参与 “国考”,有 43.87% 的医院出现亏损。2024 年 1 月和 8 月的相关数据也表明,二级医院的诊疗人次和入院人次占比持续下滑,服务体量不断萎缩。
这些公立医院的倒闭,不仅让员工们陷入困境,也让社会各界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状况产生了担忧。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医疗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公立医院的倒闭潮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行业趋势,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倒闭背后的原因
(一)市场竞争加剧
近年来,私立医院和外资医院不断涌入医疗市场。外资医院通常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例如许多外资医院引进了国际顶尖的影像学设备和微创手术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确和安全的治疗方案。同时,它们采用国际化的服务标准,注重患者体验,从预约挂号到住院服务,力求做到专业和人性化。私立医院也在服务特色、就医体验等方面不断创新,吸引了部分患者群体。相比之下,公立医院在适应这种新的竞争态势时,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若未能及时调整策略,在市场份额的争取上可能会受到影响。
(二)患者流失严重
目前医疗资源存在集中化趋势,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大医院以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或者选择基层卫生院享受便捷和价格相对较低的医疗服务,这导致公立医院患者减少。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医院的运营管理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基层地区病患流失严重,临床发展能力面临巨大困境。加上外省医院建设发展,分级诊疗能力变强,外出转院病人下降,公立医院的患者进一步流失。
(三)运营成本上升
公立医院面临着人力、设备、药品耗材等成本增加的压力。人力成本方面,养老制度并轨带来了公立医院人力成本大大增加。设备采购与维护成本高昂,为了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需要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设备,但相应的资金投入可能在短期内难以通过常规的医疗服务收费完全回收。药品耗材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如自治区 40 家成本监测点医院的数据分析显示,药品、医用耗材占比都超过了 50%,医疗收入不足一半,可支配收入很少。而财政补贴却在减少,使得医院的财务状况更加紧张。
(四)管理机制不灵活
公立医院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决策流程相对较长,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可能较慢。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或新的业务拓展机会时,可能无法像一些更灵活的机构那样迅速做出调整和应对,从而错失发展机遇,进而影响到医院的整体运营状况。例如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下,公立医院需要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优化诊疗流程,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但由于管理机制不灵活,可能难以迅速做出改变。
(五)医保政策影响
医保政策的调整和执行情况对公立医院的运营产生重大影响。支付方式改革方面,随着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为主的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在全国普遍实施,医保机构不再按照病人在院实际费用支付,而是按照病例所入诊断相关组付费标准进行支付。这要求医院管理方式从粗放式统筹管理转为精细化的科学管理,特别注重每个病种的服务效率、费用控制、质量安全等。报销范围的变化也会影响医院的现金流和患者结构,如果医院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适应,可能会导致医保资金结算不畅,影响医院的现金流。同时,医保政策对患者就医行为的引导也可能使得公立医院的患者结构发生变化,若医院未能及时做出相应的服务优化和调整,也可能对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三、人员离职之困
(一)工作压力大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临床问题,每天面对众多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护理等一系列工作。不仅要应对各种疾病的复杂性,还需要处理繁琐的病历记录、医嘱执行等重复琐碎的工作任务。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尤其是当工作的压力与最初救死扶伤的理想产生较大差距时,会给医务人员带来心理上的落差。
据统计,在 2019 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 83.6%,其中公立医院 91.2%。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虽有变化,但工作量却在近三年不降反升。2016~2019 年期间,我国公立医院诊疗人次逐年增加,这意味着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医务人员很容易感到身心俱疲。
(二)薪资待遇低
公立医院的薪资待遇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绩效考核后,医务人员到手的工资往往较少。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风险,然而回报却与付出不成正比。这不仅给医务人员带来经济上的压力,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
例如,有数据显示,公立医院的工资待遇相较于私立医院和其他行业普遍偏低。医护人员的收入与其付出不成正比,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不是医院合同工工资低,再就业岗位工资也低,饭店小工等等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文凭,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人人可以替代你的工资都不高。而医务人员作为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薪酬回报,这使得他们在经济上面临较大的压力。
(三)发展空间小
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可能会面临发展空间小的问题,存在 “天花板现象”。职称晋升困难,职业发展机会有限,使得他们不得不寻求更好的平台,从而选择跳槽离开。
公立医院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完善,难以满足临床实践需求。人才结构失衡,缺乏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临床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导致医疗水平难以提升。同时,公立医院的职称晋升不仅需要满足各种条件,还可能因职数限额问题陷入长期的排队等待。这使得医务人员在职业发展上感到迷茫和无助。
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和发展目标,许多医务人员选择跳槽到私立医院或其他机构,那里可能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例如,66.8% 的医务工作者跳槽都选择去公立医院,说明他们希望能够到更大、更好的平台发展。但当前公立医院医生晋升机制比较单一,满是槽点的 SCI 论文一刀切的评审机制一直以来饱受诟病。有些虽然医生临床技术很高超,但因为论文数量不达标,也一直在晋升的道路上徘徊不前。在无法改变晋升机制的情况下,许多医生选择出走。
四、倒闭带来的影响
(一)医疗资源紧张
公立医院的倒闭使得患者失去了重要的医疗资源。原本可以在这些医院获得相对便捷和可负担的医疗服务的患者,如今不得不面临看病更难的困境。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基层社区的居民来说,公立医院往往是他们主要的就医选择。随着公立医院的倒闭,他们可能需要长途跋涉到更远的大医院就诊,这不仅增加了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还可能延误病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例如,一些小型县城或乡镇,原本只有一两家公立医院,这些医院的倒闭使得当地居民只能前往周边大城市的医院看病。然而,大城市的医院往往人满为患,挂号难、排队时间长等问题更加突出。据统计,某县城公立医院倒闭后,当地居民前往最近的大城市医院看病,平均路程增加了 100 多公里,就诊时间延长了数倍。这对于一些患有急重症的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人员就业难题
公立医院的倒闭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就业难题。许多医护人员突然失业,尤其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员工,生计成了严重问题。他们在公立医院工作多年,专业技能相对单一,再就业面临诸多困难。
一方面,医疗行业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虽然私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可能会有一些招聘需求,但这些机构往往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而且招聘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医护人员的年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等因素也会影响他们的再就业。一些年纪较大的医护人员可能难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而一些年轻的医护人员则可能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例如,在某公立医院倒闭后,一位有着 20 多年工作经验的护士在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她表示,自己虽然有丰富的护理经验,但由于年龄较大,很多私立医院都不愿意招聘她。而一些年轻的医护人员则因为缺乏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行业信心受挫
公立医院的倒闭引发了社会对公立医院稳定性的质疑,事业编制不再被视为绝对的铁饭碗。这不仅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也让公众对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担忧。
在过去,公立医院被认为是稳定的工作单位,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投身医疗事业。然而,随着公立医院倒闭现象的出现,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行业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一些原本打算报考医学专业或进入公立医院工作的人可能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选择,这将对医疗行业的人才储备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某高校医学专业的招生情况在近几年出现了下滑。一些学生表示,看到公立医院倒闭的新闻后,他们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因此选择了其他专业。此外,公众对公立医院的信任度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他们可能会更加谨慎地选择就医机构,这也给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五、未来之路在何方
(一)转型为社区医院
转型为社区医院是公立医院应对倒闭浪潮的一种可行途径。社区医院能够提供更加贴近居民的医疗服务,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例如,南京市玄武区后宰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孙勇,从军队三甲医院专科医生 “转行” 到社区后,仅用三年多时间就赢得了辖区居民的交口称赞。他不仅在日常门诊中认真负责,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为养老院的老人提供医疗服务,24 小时为老人开通手机,随时提供 “远程会诊” 和 “健康咨询” 等服务。
公立医院转型为社区医院后,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加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一方面,社区医院可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据统计,一些社区医院的签约居民基层就诊率可达 80% 以上,如玄武区 “金牌家庭医生团队长” 孙勇带领的北安门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管理 60 岁以上老年人 1450 人,糖尿病患者 272 人、高血压患者 833 人,规范化管理率达 76.2%,签约居民基层就诊率 83%。另一方面,社区医院可以加强与社区居委会的互动,定期下社区为老百姓提供医疗咨询、健康讲座、广场义诊、中医调理、体检报告解读、慢病随访、护理指导等医疗服务,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转型为社区医院还可以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大医院的就诊压力越来越大,而社区医院的诊疗力量相对薄弱,患者不愿意前往就诊。公立医院转型为社区医院后,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医疗资源和技术优势,提高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同时,社区医院还可以与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二)升级为三级医院
升级为三级医院是公立医院提升竞争力的另一种选择。三级医院在医疗技术、人才队伍、设备设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公立医院可以通过投入硬件设施,加强医疗技术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在硬件设施方面,公立医院可以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例如,一些三级医院引进了国际顶尖的影像学设备和微创手术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确和安全的治疗方案。同时,公立医院还可以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在医疗技术方面,公立医院可以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例如,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通过建立专科特色的综合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提升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和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妇科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已经达到 90%。同时,医院还加大对学科建设和人才的投入,采用更加灵活的聘用机制,聘任重量级妇产科专家担任国际学术顾问,提高医院的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公立医院可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例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通过打造学科集群,以优势学科带动弱势学科,做到重点学科优势突出,培育学科增量提质,让潜力学科弯道超车、战略学科初步定型。同时,医院还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提高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发展专科特色
发展专科特色是公立医院树立品牌形象,吸引患者,提升医疗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公立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选择一个或几个专科领域进行重点发展,形成特色和优势,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例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以肿瘤专科为特色,在肿瘤诊疗、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医院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肿瘤专家和学者,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肿瘤诊疗技术和研究项目,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医院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医院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公立医院发展专科特色还可以提升医疗水平和经济效益。专科特色医院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治疗,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专科特色医院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例如,一些专科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和诊疗人次明显高于综合性医院,经济效益也相对较好。
总之,公立医院在面对倒闭浪潮时,应该积极探索转型之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无论是转型为社区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还是发展专科特色,都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给予公立医院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共同推动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本内容观点仅代表发布作者本人观点立场,欣文网平台只做信息内容展示和存储。发布作者:欣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enw.com/46829.html